第八十四章 穩步而行 (第1/3頁)
吳仲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雞蛋不放一個籃子裡,這是不錯的持家之道,大戶人家基本都會這麼做,張家同樣也是如此。但沒人知道張寶在派人在各地購房置地的同時,還在幹著不為人所知的勾當。張家的購房置地不似別的大戶人家那樣一買就是幾百畝,上千畝,相比起那些出手闊綽的大戶人家,張家就顯得有些小家子氣,一般都只是百十畝上下。不過張家買的地數量比較多,好比別人在一處買地千畝,而張家則是化整為零,分別在十個地方買地置業。
這樣零散的購買,不僅讓張家的連鎖店在各地迅速鋪展開,張家的情報網也隨之跟進,各路訊息源源不斷的匯聚到了張家的情報中心汴梁。不過隨著張寶將靈山島定為日後張家水軍的首個基地,原本位於汴梁的情報中心也要跟著進行轉移。雖說燈下黑,但在別人的眼皮底下行事,難免還是叫人有些擔心。
山高皇帝遠,大宋的皇城司也不是吃乾飯的,當今官家趙佶能事先知道張寶招降納叛黃門山賊眾的訊息,這來源只有兩個,要麼是江州知府向朝廷表功,要麼就是張寶身邊有皇城司的眼線。
朝廷最近並沒有什麼有關江州的議論,也就是說,趙佶能知道黃門山的事情,十有八九是後一種可能。為了避免與皇城司的衝突,尤其是在張寶此時面對朝廷無有還手之力的情況下,張家的情報系統還是暫避鋒芒為上。
君不密失國,臣不密則失身。張寶想要乾的事情那是會掉腦袋的大事,在沒有絕對的把握之前,張寶必須謹慎行事,至少在與朝廷攤牌之前,他必須要有一條妥善的退路。而這退路,並非此時已經設立在各地的情報點,也不是為張家帶來大量財富的商路,而是張寶此時正在努力打造的張家水軍。
其實仁義道德這東西的作用並沒有拳頭管用,否則中原王朝也不會一次又一次的遭受異族的蹂躪。世間的通用法則,就是叢林法則,弱肉強食就是現實。漢家仁義說了千年,換來的就是五胡『亂』華,崖山之後,滿清入關……
這幫記吃不記打的玩意!各個都跟東郭先生一樣,講仁義也不知道分物件。同類講個仁義倒是無妨,可跟如狼似虎的異族談什麼仁義。人家就認手裡的刀,嫌你囉嗦就給你一刀,讓你去跟閻王爺談你的仁義去。
沒人明白張寶為什麼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要選擇這條不臣之路。以張寶如今的境遇,若是老老實實的過日子,將來最不濟也是富貴榮華一輩子。
周侗支援張寶那是出於長輩對於晚輩的寵溺;聞煥章支援張寶則是看不慣現如今朝堂上的烏煙瘴氣;而像阮氏三雄、鄧元覺、李俊、張順等人選擇跟隨張寶,也不過是貨賣與識家。在重文輕武,用人首看出身的大宋,似阮氏三雄、鄧元覺、李俊張順這類有本事又不屑對人阿諛奉承的英雄豪傑大有人在,只不過大宋的官老爺們受人奉承慣了,對於那些“桀驁不馴”的江湖匪類,他們絕不屑於“折節下交”,這樣也好,也就便宜了張寶。
士為知己者死!這話並不單單只是能用於文人之間,武人同樣適用。而且相比起精於算計的文人,武人要更加純粹一些,只要認準了一人,那就會誓死追隨。張寶喜歡跟那些武人打交道,不為別的,就是因為他接下來要乾的事情需要那些武藝高強者出力。
張寶要乾的事情,說簡單點就是準備在大宋召集一支人馬去打天下。雖然一開始的目標並沒有定為大宋,但將來的事情誰又能說得準,若是大宋到時不識趣,那張寶也不介意跟大宋的當權者好好說道說道。
想要打天下,那就必須要有兩樣東西。一是錢,二是人。錢好辦,以目前張家的財力還能支撐,等將來海上的商路開闢出來,張家也就有更多的錢來招兵買馬。但人就不好辦了,沒有人,怎麼去搶錢搶糧?
張寶不能在大宋大張旗鼓的招兵買馬,否則要是叫那幫假道學知道張寶準備帶著人出去燒殺搶掠敗壞大宋的名聲,光是唾沫星子都能把張寶淹死。而不能從正規途徑招攬到人才,那就只能要麼自己培養,要麼撞運氣去招攬那些還沒有被徵召入朝廷序列的可用之人。張寶自覺自己的運氣一向不錯,鄧元覺跟貝應夔不就是撞大運碰到的嘛。
抱著先下手為強的原則,張寶利用自家在大宋設立的各個情報點收集情報,重點目標就是水滸傳中出現的那些四大寇麾下的人物,也只有這些人,才有可能為張寶所用。但凡是有著朝廷背景的,十有八九也不會鳥張寶。
只是張寶對於四大寇的麾下也不是太瞭解,那種在書中只是跑龍套的角『色』,張寶壓根就沒記住,能叫他記住的,也就是那些能跟梁山好漢扯上關係或是
《重生大宋之一手遮天結局》 第八十四章 穩步而行(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