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8章 賑災 (第1/2頁)

湘南笑笑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江寧知府王漢之,趙皓對其印象並不深,除了當日在易牙會上一見,其他再無交集。

對於趙皓這樣的從九百年後帶著系統而來的穿越客,對江寧知府並無特別的敬仰,畢竟江寧知府這個位置,近年來已換過不少人,尤其是近一年來居然換了三個。

但是這一次災民洶湧而來,卻讓趙皓對這位老進士出身的知府大人印象大大改觀。

首先是施粥放糧,救濟災民這事,按照趙皓那種熱血上頭,讓人扛著大籮筐的包子饅頭燒餅扔下去,必然引發騷亂和踩踏事故。正確的做法是讓災民排隊一個個過來,每人一小碗粥,乾貨是一個饅頭,或一個包子,或一個燒餅,孩子也發一份,足夠充飢就好。

城門還是要關閉的,大雨已停,城外的路面還是乾的,就算不幹也不能讓災民湧進來,否則整個江寧城怕是會大亂。

目前還在夏天,王漢之派人尋找開闊通風的地方,迅速運來木材,搭起能夠遮陽避雨的棚子,供那些選擇合適的地點挖出坑道,建立統一的茅房,排水溝,再在聚集點內外灑上生石灰消毒,衙役、守城軍士們每天都在棚戶區巡邏,不斷的呼喝著,老鼠和死魚蝦等不能吃,尤其是死老鼠,必須就地焚燒掩埋,避免傳播瘟疫。

又建立了病者隔離區,頭疼腦熱,咳嗽痰多拉肚子什麼的,立刻送進去,且分重病輕病區,避免交叉感染。

趙皓對這個年老的知府大人,佩服得五體投地,甚至放下了穿越者的心理優越感,這年頭的官員,並非人人都是貪官和庸官,不少人還是大宋的頂樑柱,是以大宋才能綿延數百年。

放糧的時候,官府組織城裡的公子千金們參加,順便讓他們瞭解民間疾苦,但是四周都是有手執著刀槍的兵士、衙役等武裝力量保護的,避免生亂。

趙皓自然也去過,那些災民原本餓得心慌,鬧騰的很,但是一旦有了希望,便十分安靜,規規矩矩的等候著,一個個面有菜色,神色悽惶,默默不語。

領了粥糧之後。不斷的道謝著,那種感恩戴德的心情令趙皓心頭十分難受。

不顧眾人的勸說,趙皓堅持去了一趟最近的重病區,他和隨行人員都帶著口罩,手上過著白布手套,在重病區一個個施粥放糧。

那些重兵的災民,端著粥碗的時候,雙手都在打顫,甚至直接躺在地鋪上喝粥。其實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重病,無非只是病毒感染、重感冒,但是若不得好轉,恐怕也撐不了幾天就會沒命。

見到那些奄奄一息的重病災民,更令趙皓覺得胸悶,於是便不動聲色的施展命療術,100功德值1點,雖然不能完全痊癒,但是那生病的災民卻突然覺得全身暖流湧動,病情瞬間恢復了許多,可憐那些災民還以為是喝上了熱騰騰的粥把病治好了。

當然,趙皓自然不需要他們對此感恩戴德,低調才是王道,讓人知道自己有超能力,未必是好事,說不定就被拿去切片了。

……

施粥放糧的第三日的早上,趙皓剛剛洗漱完畢,便有謝芸的貼身婢女前來相請,倒是令趙皓心存意外。

每天過著優哉遊哉的日子,又沒娶妻納妾,青樓妓寨那地方自穿越以來就沒去過,所以趙皓每天睡得挺早的,起來自然也早……健康值已近70,那小兄弟每天早早一柱擎天將他喚醒,想起晚也晚不到哪裡去。

所以趙士盉夫婦一向沒有催促的習慣,每天都在主廳耐心的等著寶貝兒子共用早餐,反正也等不了多久,甚至有時趙皓比他們還早。

今日派人來請,卻是因為江寧知府昨日派人來下了請帖,並在趙家的春風樓設宴相待,更奇怪的是還特意請趙公子同去。

趙士盉雖然是宗親,但是畢竟只是個從五品的寄祿官,而且王漢之卻是正四品的實權差遣官員,所以對於王漢之的邀請,自然不會過於怠慢,他原本就是個低調的人。

主廳內,趙士盉和謝芸正在議論著知府大人相請的用意。

趙士盉微微嘆道:“恐怕又是錢糧差遣的事情,上十萬的災民,就算一日只吃兩頓,一日也要四百石,府庫中的三千餘石存糧用不了幾日便要吃完了。”

謝芸憤然道:“上頭那群蛀蟲,把朝廷賑濟災情的錢糧又層層盤剝了,整個江寧府,居然只有兩萬貫錢糧。”

兩人的聲音並不大,就算再氣憤,但是宗親的身份註定只能言辭低調,稍有不慎,被好事者告到京城裡去,鬧不好吃不了兜著走。

見得趙皓到來,夫妻倆便停止了討論,開始用餐。

“你與

《大宋明道款建盞和供御款的區別》 第48章 賑災(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