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頁)
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木曾義仲麾下,據說有弓馬嫻熟、能征慣戰的“四天王”,即今井兼平、樋口兼光〔此兩人皆為中原兼遠之子〕、楯親忠和根井行親,以及中原兼遠之女、日本歷史上罕見的女武士——巴御前。木曾義仲的正妻應該是中原兼遠的另一個女兒〔一說侄女〕山吹氏,後來生下繼承人木曾義高,而傳說中與義仲恩愛無雙的巴,其實最多隻是他的侍妾,甚至兩人根本就沒有婚姻關係。
且說木曾義仲很快就佔據了整個信濃國,兵勢極盛。平家武士一敗再敗,險隘盡失,於是在此內交外困之中,平清盛驚怒成疾,終於在治承五年〔1181年〕四月嚥了氣。繼承平家一門總領位置的是其次子平宗盛,一個普遍認為是無能二世祖的傢伙。
壽永元年〔1182年〕三月十日,三萬平家軍在左兵衛督平知盛的率領下,於尾張河西岸殲滅三千大意渡河的源氏部隊,小勝一仗。於是平家氣勢復振,於當年九月下令新上任的越後守城四郎長茂討伐木曾義仲。
城長茂的兄長城助長就是死在越後守任上的,因此長茂感覺此次出兵大為不吉,暗自叫苦。然而平氏既然已經下達了命令,也不容他猶豫退縮,只好拼湊了四萬人馬,南下殺向信濃國。此時木曾義仲正駐紮在信濃的依田城,城中只有三千兵馬,按常理完全無法阻擋十倍於己的討伐軍。於是義仲聚集諸將商議,看是不是要棄城而退,結果部將井上光兼獻上了一條妙計。
源平兩氏爭鬥,為了區別敵我勢力,習慣高舉不同顏色的旗幟,源氏的旗幟尚白,而平氏的旗幟尚紅。井上光盛的計策是:連夜將部隊分成七支,各帶平氏的紅旗和源氏的白旗,在橫田河原附近的山上設下埋伏。
第二日,平氏大軍到達橫田河原,城長茂見到漫山遍野的平氏紅旗,心中大喜,以為這是信濃各地支援平家的豪族趕來支援,於是精神為之一振,大聲疾呼著擁兵向前。就在此時,滿山紅旗在一聲吆喝之後突然全都變成了源氏的白旗,並且在震耳欲聾的呼喝聲中向長茂撲來。這種心理落差是城長茂所無法承受的,他大吃一驚後駁馬就走,於是戰鬥以木曾義仲的完美勝利而告終。
木曾義仲威名大震,正在關東剿滅平氏殘餘勢力,獨自坐大的源賴朝卻因此感到了危機。於是次年〔1183年〕三月上旬,賴朝興兵十萬,尋了個不相干的罪名前來征討信濃。眼看源氏內部失和,骨肉相殘的戰鬥一觸即發,義仲以大局為重,把兒子義高送去鎌倉做人質。賴朝也不是傻瓜,知道做事要點到為止,見好就收,立即就退了兵。然而賴朝和義仲這兩大源氏勢力從此產生了矛盾,刀兵相見已經是必然的結果了。
暫時穩定了後方局勢,木曾義仲大舉西進,殺向京都。平氏匆忙從關西調集兵馬,於壽永二年〔1183年〕四月,派小松中將平維盛、越前守平通盛、但馬守平經正、薩摩守平忠度、三河守平知度、淡江守平清房等六人為總大將,部將三百四十餘名,統兵十餘萬,浩浩蕩蕩地向北國挺進,以迎戰木曾的軍隊。
木曾義仲聞訊,絲毫不敢怠慢,立遣六千人馬在越前燧城佈置作戰。燧城是通往越前腹地的門戶所在,城池堅固,地勢險峻。為了阻礙敵人進攻,木曾軍在適當的河流交匯點築起了堤壩,使燧城之前出現了一個龐大的人工湖。平氏大軍未曾料到面前會出現茫茫的一片汪洋,沒有準備船隻,只好駐紮在高阜之處發愁。
負責防守燧城的齋明威儀師是個騎牆派,看見平氏勢大,就寫了封信捆在箭上射入敵營,告知此人工湖的水壩位置,並表示願為官軍內應。平維盛見信大喜,於是暗派精細士卒掘開水壩,排幹湖水,在威儀師的接應下攻破了城池。木曾殘兵向加賀方向撤退,平氏大軍順勢攻破林城和富樫城。平維盛就此看到了戰爭和自己的光輝前景,立即寫了一封誇大戰績的書信快馬送入京中。一時間,平宗盛以下平氏一門無不歡欣鼓舞,以為天下行將太平。
然而平氏大軍因勝而驕,在越前耽擱了太長時間,使木曾義仲得以及時將散佈在四方的部隊聚集起來,分成七路朝黑坂方向挺進。據說木曾軍總勢五萬,於是平維盛調派了七萬精銳部隊,準備翻越砥浪山與義仲決戰。
義仲識破了維盛以優勢兵力在開闊地區進行主力決戰的計劃,決定避其鋒芒,在無法排布大軍的俱利迦羅谷交鋒。他先命機動部隊趁黑夜趕在兩軍之前衝上黑坂的坡頭,在上面插了三十面軍旗,使維盛疑惑不已,不敢輕易在夜間爬過黑坂,木曾軍遂爭取時間佈下了埋伏。直到第二天,維盛的部隊才翻過黑坂,出現在他面前的,是盔明甲亮的二萬木曾軍……
《宛如夢幻結局選擇》 第1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