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5部分 (第1/4頁)

瘋狂熱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家一定要堅持下去,3年後我們一定會有3000萬的使用者。”

會喊口號的人很多,而周韶寧是個用行動來做口號的人。他將自己的工作風格比喻為“上蹦下跳”。在他看來,一個人必須敢於行動,蔑視困難,才可能實現目標:“必須相信,解決問題的辦法永遠比困難多。”

在行動之前,事實上,每個人都會盤算成功和失敗的可能性,不然行動就可能非常莽撞。但如果我們不能把握一個尺度、一個分寸,一個火候,沒有學會不能因噎廢食,就會如古人所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許多人在現實生活中,就是因為過分求全責備,過於追求“萬無一失”,結果不是時機被耽擱,就是自己嚇死自己。

(3)習慣上的拖拉成性

托馬斯·愛迪生曾說:“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時間,拖延時間就是浪費生命。”

許多人都有缺乏時間效率的拖延習慣,譬如“我才剛剛讀大一,離畢業還有幾年,先玩一年再說”、“再過一天再做吧,事情太多了,我需要休息下”……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話。其實有些人說這些話的時候,也許正處在忙碌的狀態,但這種忙碌並不是因為別的什麼原因,而是因為此前他做了太多無關緊要的事。當一個人讓“辦事拖拉”成為自己習以為常的方式時,通常都是各方面響起警報的時刻。對於整個人生來說,一拖再拖,結果當然就是一事無成。

快就是勝利

江南春畢業於華東師大中文系,讀大三時就涉足廣告代理業並創立了永怡廣告公司。2003年,在廣告行業摸爬滾打10多年的江南春深感傳統媒介代理行業扎堆競爭的慘烈,決定另闢蹊徑,走“分眾”之路,打起了樓宇電視廣告的主意——在電梯裡安上液晶電視屏。結果這個不起眼的生意竟然得到了熱烈追捧,他很快得到了來自軟銀中國第一筆50萬美元投資,但同時競爭者也出現了——風頭最勁的是同在上海的聚眾傳媒,做的是一模一樣的生意。

這場針鋒相對的戰爭,最終以分眾傳媒收購聚眾傳媒而告終。而江南春在競爭中取勝的法寶很簡單,只有一個字——絕不拖延的“快”。這個“在電梯裡或樓道里安幾塊電視廣告屏”的商業模式,毫無技術性可言,拼的就是誰的速度快誰就能贏。2004年4月參與聯合投資分眾傳媒1250萬美元的紅杉中國基金創始合夥人張帆評論說:“因為行業競爭壁壘不是很高,聚眾在追趕你,其他企業隨時可以加進來,只有往前衝,才能把這個做好,所以我們後來就給他制訂非常嚴格的、細化到每週每日的銷售目標。”

2005年7月,分眾傳媒還以最快速度登陸美國納斯達克股市,成為海外上市的中國廣告傳媒第一股。依靠搶先上市和融資帶來的資金優勢,分眾傳媒最終在與聚眾傳媒的合併中佔據優勢——他們去收購對手而非被收購,也成為了樓宇廣告中無可撼動的巨無霸。 。。

第6章 高效行動(4)

很多人之所以最終沒有成功,不是因為沒有計劃,而是過分迷信計劃,忽略執行,最終成為教條主義和書本主義。這也就是人們感慨“秀才造反,三年無成”的原因。

人的一生,總有種種的憧憬、理想、計劃,總會進行各種沙盤兵棋的推演。但是,有憧憬而不去抓住,有理想而不去實現,有計劃而不去執行,沒有任何行動,一切方案都是廢紙一張,一切希望都是幻想一場。甚至可能是:你計劃越多、策劃越多、思考越多,意味著投入的智慧和時間成本越多,同時也“白用功”和“虧本”越多。計劃永遠跟不上變化,重要的是到了一定的階段,你就必須開始行動,並且要快和及時。

把握機遇,就是及時行動

沒有及時行動造成的遺憾

2001年,網際網路經濟低迷,搜狐股價降到1美元以下,做網際網路企業的人個個灰頭土臉,以為世界末日到來。而信中利投資公司的總裁汪潮湧迅速與合作伙伴逆流而上,從高盛、英特爾手中收購大量搜狐股票。後來寒流過去,搜狐股價大漲,汪潮湧得到了不亞於搜狐早期VC的投資回報,這正是汪潮湧投資的得意手筆之一。對此,他總結:這次之所以能夠當機立斷,是因為過去有過沒有及時行動而錯失良機的教訓。

1998年,正值搜狐公司融資最困難的時刻,張朝陽先後跑了美國五趟,才找到20多萬美金。張朝陽和汪潮湧也是熟人,一起吃飯的時候,汪潮湧已經決定,“我個人可以給你投資30萬美金。”但是,後來跟汪潮湧一起準備投資的合作伙伴,出於談判壓價等原

《開放你的人生原文》 第2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