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索渾 (第1/3頁)
老白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鐵蹄滾滾,那些正藍旗韃子終於奔到鍾吾寨前,他們繞著軍寨奔跑,甚至有人轉到東門那邊去。
很快他們發現冰面上的問題,又轉回西門這邊,在軍寨北西南三面盤旋,不斷的窺探寨內與周邊的情況。
他們怪嘯連連,似狼,又似野豬的嚎叫。
而這個距離,寨內的張松濤等人也看清了他們的樣貌裝備,皆是釘著密實銅釘的藍色鑲鐵棉甲,大大的護心鏡,髹漆鐵盔連著護喉頓項,盔槍紅纓高高,護肩披膊巨大,拉著韁繩的手掩蓋在馬蹄袖之下。
他們身上棉甲沉重厚實,一部分人甲冑更加鼓囊結實,顯然是那種內著雙甲的馬甲精騎,看他們個個騎術皆是精湛,策馬奔躍如飛,身上充滿了嗜血殺伐的氣息。
寨內大部分人是第一次看到戰場上活的韃子,看他們殺氣騰騰、野蠻兇暴的樣子,個個都是心驚。
張松濤也心頭暗凜,他看寨外的正藍旗韃子,約有數十騎之多,馬甲步甲不等。但遠眺官道,又有黑點隱現,顯然九爺說的正藍旗有一個牛錄南下,這訊息是真的。
他不敢怠慢,傳令寨內上下嚴加戒備。
寨外的正藍旗韃子仍在咆哮,甚至有數騎大搖大擺躍過官道,奔到壕溝前不遠觀看。
還有數騎呼嘯回去,顯然是去官道那邊稟報訊息情報。
而此時通京大道上,眾多馬蹄正踏得積雪亂濺,一行人馬順著這靠近沭河的,南下往宿遷、淮安的官道上行進,他們步騎交加,人數約有三百多人。
兩杆官纛高高飄揚,隊伍一色的藍色衣甲旗號,他們大部騎馬,當中約有數十人的披甲戰兵,個個身著沉重的鑲鐵棉甲,甚至部分人盔甲更加沉重,顯然是這牛錄的馬甲精騎。
其實他們才算得上是騎兵,個個騎術精湛,會馬上劈砍,甚至會騎射,馬上馬下皆是犀利。
他們待遇也不一般,老奴時就有規定:“一牛錄甲士百人,每一牛錄各養馬四十匹,四十匹馬四十名馬甲乘之。”不論盔甲馬匹都要優先供給他們。
餘者步甲雖然很多人騎術精妙,但嚴格來說他們只是騎馬步兵,稱呼也只是馬兵步甲,不能算精騎。
但滿洲崛起多年,這些披甲兵皆是精悍,與馬甲之間差距已經不大,人人有戰馬更只是等閒。
他們皆佩帶巨大的雙插,或弓壺箭囊佩在身體的左右側,或箭囊捆背在身後,弓壺佩在身體的左側,或乾脆弓壺就懸掛在馬鞍上。
除了強弓利箭,很多披甲兵身後還捆揹著囊袋或是標槍袋,內裝飛斧、鐵骨朵、標槍等投擲利器。
他們殺氣騰騰,神情間充滿百戰沙場的自信。
除了披甲兵,隊伍中還有百人左右的未披甲旗丁。八旗制度三丁披一甲,一丁旗中分發盔甲,剩下兩丁需要自備。雖然八旗一次次勝利,繳獲了明軍大量的盔甲器械等,但仍然做不到每個人披甲。
沒有撥下盔甲者就各顯神通,自身裝備各種各樣的甲冑,有棉甲、有皮甲、有鐵甲等等。甚至很多人不著甲,只穿有馬蹄袖的箭袖袍褂,不影響射箭同時又可保暖。
他們多戴暖帽,因形狀如碗,又稱碗帽,有連著到咽喉處的保暖頓項。
未披甲旗丁也屬戰兵,甚至是各牛錄弓箭手的主力,他們所用皆大梢弓,弓胎大,弓梢寬,普遍為十力弓,近戰使用又長又重的掏擋子箭或月牙披箭。
次者也用八力弓,按後世的弓力計算,已經屬於百磅強弓。
他們佩刀多使用雁翅刀,個個臉上也是自信昂揚,充滿戾氣。
隊伍中還有百餘人的餘丁與包衣,這些餘丁,或年紀不大,不夠年歲成為旗丁。或家中丁口太多,輪不到他們成為旗丁。但出戰搶掠,這是厚油水的事,都想方設法出戰。
他們隨軍為甲兵做輔兵,戰後勝利,就可以劫掠不少的戰利品,清兵幾次入關,每次都搶掠豐厚,讓各旗的餘丁們趨之若鷺。
他們一樣頗有戰力,八旗訓練嚴格,十三歲就進入預備役,登記為兵員餘丁,可以買馬、買弓箭、佩刀進城,然後每三年參加一次考試。達標便為守兵,接著是步甲,再後為馬甲。
他們也普遍戴暖帽,有人有甲,有人無甲,部分人有馬匹,個個意氣飛揚,佩著雁翅刀或雁翎刀,使用弓力不等的大梢弓。
他們押送包衣苦役走在後面,推行挑擔各樣的輜重,小車,盾車等。
這些包衣多是上次從山東擄獲的丁口,挑選一些有家口的存在,他們在遼東待了幾年,心理也發生了
《續南明改名》 第332章 索渾(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