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22章 第六穀 (第1/3頁)

報紙糊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了這天賜的神糧, 皇帝陛下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祭天儀式, 還讓朝中最有身份的祭祀負責占卜, 與天神溝通。

最後,那位仙風道骨的祭祀在那高高的祭臺之上,卜出了一個“玉”字。

皇帝陛下便說,這是天神賜予世人的第六穀,名曰“玉”。

祭臺之下, 眾人皆拜。

不出一日, 這件事便傳遍了長安城內外,古有神農傳五穀, 今日天神又賜給了他們第六穀,這是一件多麼神聖又多麼激動人心的事情啊。

城中百姓歡欣鼓舞,奔走相告,又有傳信官騎著駿馬,一路從長安城賓士而出, 將這個好訊息送往各地州縣。

若無意外, 朝廷方面決定明年開春以後馬上將玉米播種下去,等到夏收的時候, 各地官員就可以到長安城領取種子了,若是南方州縣, 時間抓緊一些,當年便可以開始種植。

或許有些人會說李世民此舉太過冒險,對於這個從來沒有見過的糧食品種,還是應該多種幾輪, 再決定要不要推廣。

但這個世界上又有什麼事情是絕對安全的呢,尤其是作為上位者,更是時時都在面臨各種風險。兵貴神速,風險總是與機遇並存,只有敢於突進,才能不斷開啟新局面,若是事事都要求個安全穩妥,最後怕只能被人逼入死角。

這時候長安城中是一派的歡欣景象,但是在西南邊境,軍士們卻在浴血奮戰。吐谷渾可汗名曰伏允,他採信了天柱王的計謀,攻打大唐邊境的廓洲和蘭州,那裡正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河西走廊。

伏允和他的大臣們認為大唐現在國力很弱,肯定不會在這種時候跟他們死磕,畢竟就算打下了吐谷渾,對大唐來說也根本沒有什麼好處。

他們會那麼想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吐谷渾地處西南,約莫就在後世的青海、甘肅以南、四川西北那一帶,夾在唐朝與吐蕃之間求生,他們所佔領的地方大多地處高原。

跟中原地區比起來,這些地方一點都不適合耕作,漢人也不能適應那裡的生活。

在這種考量之下,他們選擇了開戰,然後唐朝的回擊也是猛烈的。

這並不是一個真正和平的年代,戰爭時刻存在著,大唐周圍也是群敵環肆,大家相互之間打來打去,其實無所謂邪惡還是正義,對大唐人來說,大唐就是正義,吐谷渾那邊亦是如此。

現在對方既然已經打過來了,大唐肯定不能不回擊,只是那苦寒之地,就算佔下來也是沒有什麼用,還難守得很。

若是把他留下來,對於大唐與吐蕃之間,也是一個緩衝,所以最終,這一場針對吐谷渾的戰爭,大約也只能是一個歸順了事。

所以這一次這個糧種的事情,李世民之所以要這麼大張旗鼓,想來應該是有兩方面的考量,一方面自然是為了鞏固自己在國內的統治地位,他若不是真正的天子,上天又怎麼會賜神糧下來?

另一方面,自然是為了宣揚大唐的威勢。就像這一次的吐谷渾之戰,那吐谷渾若是忌憚大唐的威勢,必然就不敢輕易開戰。

想當初羅用之所以選擇先把玉米種子拿出來,看重的就是它耐旱耐貧瘠又十分高產的特性,有了這種糧食,應該就會有很多人能夠免於飢餓。

但是當它到了李世民手裡,這些看似無害的種子,頓時就化身成為一柄利器,內可歸攏人心,外能威震四海。

一時間,彷彿整個天地間都開始沸騰起來,所有人都在談論著那個名字為“玉”的第六穀,好奇它與麻、黍、稷、麥、菽又有什麼不同。

聽聞第六穀十分高產,長起來能有一人高,只要播下小小的一粒種子,就能收穫滿滿的一大捧,此事可是當真……

一時間又有人歌頌起皇帝陛下的德高望重,雄材偉略,是真正得到上天眷顧的君王,這些聲音有多少是民眾自發形成,又有多少是出於政治需要的刻意宣揚,尋常人並未可知。

李世民自是雄材偉略,羅用也不算太差,早前他埋下的種子,這時候也已經無聲無息發了芽。

此時此刻,在絳州聞喜縣以北二十多里外的一段官道上,一行人正在路邊的幾個草亭裡歇息,說來也怪,這個地方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不知什麼時候竟多出來這麼些個草亭子,剛剛還看到兩名驛卒在此處用飯,想來應不是黑店,再說他們這人多勢眾的,倒也並不害怕什麼。

一行人這時候剛好也走得累了,便在此處停下歇息,這草亭之中的胡床矮桌雖然有些粗糙,但怎麼都比幕天席地要好得多,若嫌那胡床上

《南北雜貨結局為什麼那麼倉促》 第122章 第六穀(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