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5部分 (第1/4頁)

絢爛冬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舾福�蘊烊鞝耍�閱嵌懶⒊��牡烙紙�綰危咳嗣且暈���牡匚槐茸約焊擼�塗鹹嫠�≈倚�潰�敲從齙秸婢�指迷趺幢硐幟兀�

泉水乾了,水裡的魚都困在陸地上,互相吐著涎沫溼潤對方,如果這樣,倒不如大家在江湖裡互不相顧的好。因此,與其稱讚堯毀謗桀,倒不如不加批評,把善惡之念拋開而歸向大道。

大地給我形體,使我生時勞苦,老時清閒,死後安息,因此,若是以為生是好的,當然認為死也是好的啊!(《莊子》內篇第六章《大宗師》)

四、眾妙之門

大道的降生與毀滅均無原因,它有具體的事實而沒有可見的出處;有久長的淵源而沒有開始的根本;有出生的處所又看不見竅孔,但卻有具體的事實、不確的所在,這樣就構成了空間(宇);有久長的淵源而無開始的根本,就形成了時間(宙)。

有生,有死,有顯,有滅,但都無法看見顯滅的途徑,這就叫做〃天門〃。天門便是〃無有〃,而萬物就是從〃無有〃產生出來的。(《莊子》雜篇第二十三章《庚桑楚》)

第50節:第二章 相對論(1)

第二章 相對論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知,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主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語譯]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醜的觀念就跟著產生;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不善的觀念也就產生了。沒有〃有〃就沒有〃無〃,〃有無〃是相待而生的;沒有〃難〃就沒有〃易〃,〃難易〃是相待而成的;沒有〃長〃就沒有〃短〃,〃長短〃是相待而顯的;沒有〃高〃就沒有〃下〃,〃高下〃是相待而傾倚的;沒有〃音〃就沒有〃聲〃,〃音聲〃是相待而產生和諧的;沒有〃前〃就沒有〃後〃,〃前後〃是相待而形成順序的。因此聖人做事,能體合天道,順應自然,崇高無為,實行不言的教侮。任萬物自然生長,而因應無為,不加干預;生長萬物,並不據為己有,作育萬事,並不自恃其能;成就萬物,亦不自居其功。就因為不自居其功,所以他的功績反而永遠不會泯沒。

至於相對論,迴圈論、及宇宙變化的原則,請參看四十章老莊哲學的基本思想與實際的學說,老子所有的反面論都起源於此。

一、相對論:萬物均歸為一

言語和起風時發出的聲音不同;風吹是自然無心的聲音,而說話,必定先有了意念才能發言。言語有了偏見,聽者也就無法斷定孰是孰非。無法斷定是非,說了等於沒說,那麼那些言論究竟是〃話〃呢?還是〃不是句話〃?就好像初生小鳥的叫聲一樣,到底它們是有分別呢?還是沒有分別?道,因為有所矇蔽,才有真假的區別;言語,因為有所矇蔽,所以才有是非的爭辯。道本沒有真假,所以無所不在;言語本沒有是非的分別 (3 ),所以能無所不言。道之所以矇蔽,是因為有了偏見;言之所以矇蔽,是因為好慕浮辯之詞,不知〃至理之言〃所致。

所以儒墨 (4 )爭辯,不外在使對方為難;對方以為〃非〃,我就以為〃是〃;對方以為〃是〃,我就以為〃非〃。如果要糾正二家的是非之辯,只有使他們明白大道,大道既無分別,他們也自無是非的爭論了。

世間一切的事物都是相對的,所以彼此才有分別。看別人都覺得〃非〃,看自己便認為〃是〃,因為只去考察對方的是非,反而忽略了自己的缺點;如果能常反省自身,一切也就明白了。

只看到別人的〃非〃,沒有看見自己的〃非〃,所以總以為自己〃是〃,別人〃非〃;這種自己是,別人非的觀念乃是對立的。所以是非之論隨生隨滅,變化無定。

有人說:〃某事可〃,隨即有人說:〃某事不可〃,有人說:〃這個非〃,就有人說:〃那個是〃。只有聖人能超脫是非之論,而明瞭自然的大道,並且深知〃是非〃是相應相生,〃彼此〃是相對卻又沒有分別的。

〃此〃就是〃彼〃,〃彼〃就是〃此〃。彼此都以對方為〃非〃,自己為〃是〃,所以彼此各有一〃是〃,各有一〃非〃。那麼〃彼〃、〃此〃的區別究竟存不存在呢?如果能體會〃彼此〃是相應又虛幻的,便已得到道的關鍵。

明白大道,就可以瞭解一切是非的言論皆屬虛幻,這就好像環子中間的空洞一般,是非由此迴圈不已,變化無窮。因此,要停止是非之爭,人我之見

《林語堂論遊覽讀後感》 第1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