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五章 心靜通神 (第1/2頁)

懶人zero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同慶寺後山,瀑布旁。

“老和尚,你說了那麼半天還是沒說到重點?到底該怎麼修行呀?”

在聽了一番關於關於“入道”的長篇大論之後,裴文德這才發現整個話題似乎都已經被徹底帶歪了。

因為直到現在,靈祐禪師都沒說明具體的修行方式。

裴文德甚至感覺“入道”都不一定是修行的第一步,不然這難度對一般的修行者而言實在是太高了。

這就好比一個人的興趣和目標,如果能夠把興趣、目標與工作結合起來自然是事半功倍。

但是你總不能因為還沒找到自己的興趣和目標,或者對自己目前的這份工作不滿意了就不工作了吧?

修行同樣如此,並不是每個修行者都能夠在一開始就找到適合自己的“道”的。

最起碼,現階段得裴文德只是找到了一個暫時性的目標、確定了自己未來想走的道路,卻還遠遠稱不上“入道”。

裴文德只有在未來的實踐中踐行自己的目標,不因外力的干涉而偏轉目標方才能被稱之為“入道”。

“修行先修心,修行之法千千萬,但都繞不開一個‘靜’字。”

很明顯看出了裴文德的急不可耐,一臉淡笑的靈祐禪師倒也沒多賣關子,終於開始說到了最重要的地方。

“心靜通神明,唯有‘心靜’才是唯一的修行捷徑……”

“道經曰,至虛極,守靜篤。”

“佛亦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結禪定印,觀自身佛,心靜自然通神。”

“……”

談不上舌燦蓮花、口吐梵音,更沒有什麼法術神通的加持。

靈祐禪師只是簡簡單單的引經據典,為裴文德解說何為“靜”,他便已然有了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從道家的《道德經》講到佛家的《心經》,裴文德驚訝的發現自己其實早就已經開始了某種意義上的“修行”。

想當初,在初次面對倀鬼之流的鬼怪時,裴文德沒有像普通人那樣落荒而逃。

那種臨危不亂的“冷靜”其實就是最初步、最基礎的“靜”。

唯有心靜方能維繫自身,面對絕境的時候能人所不能,爆發出凡人眼中種種不可思議的“奇蹟”。

唯有心靜方能萬物通慧,面對陌生的事物時才能迅速尋找和理解它們的存在形式,洞悉它們的本質和弱點。

這是裴文德兩世為人的優勢,也是靈祐禪師這十六年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然而,僅僅只是明白“心靜”的作用和原理是遠遠不夠的。

真正能讓裴文德快速入門的,是密修苦行僧一脈數百年摸索出來的,專門用於“心靜”的打坐參禪和結印方式。

結禪定印靜心、盤釋迦坐入定……

用遊戲能夠表達的方式理解就是,一旦學會了這套參禪打坐和結印的方式,角色屬性立馬悟性+1,智慧+1。

“原來,那就是修行的第一步嗎?”

莫名的再次想起慧寂以心傳心、以法傳法時的那種入定狀態,裴文德感覺靈祐禪師接下來要講解的就是如何進入那種狀態。

“你沒有你師兄的那種悟性,還是不要好高騖遠的好。”

早就知道了目蓮寺發生的一切,靈祐和尚只得無奈的嘆息了一聲。

“你之前感受到的那種入定狀態是你師兄的‘禪定’,並不一定適合你。”

靈祐禪師說的是實話,裴文德就算有自己這十六年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已經變成了一顆很適合修行的苗子。

但是比起天生佛心、頓悟入道的慧寂,還是有著很大的距離的。

最起碼,裴文德這段時間的經歷說明了這一點,他沒辦法單純以“禪定印”進入了入定狀態,進而心靜通神。

那種一步登天的修行方式只適合天才,而非裴文德這樣的普通人。

“我怎麼感覺你在鄙視我?”

見狀,很有自知之明的裴文德苦笑了一下。

就算沒有煞氣的干擾,裴文德也不認為來自後世、思想複雜的自己能夠一步登天,輕易的就進入那種入定狀態。

相較之下,裴文德現在更期待靈祐禪師將要傳授的修行之法。

因為那才是一個正常的修行者應該經歷的步驟。

此刻的裴文德尚不知道的是,就連他認為的“正常修行步驟”,在其他修行者看來也是極不正常的。

《青蛇之法海佛緣筆趣閣》 第五章 心靜通神(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