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部分 (第1/4頁)

雨霖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稅捐,曾遇到外人的抵抗。我這裡有當日英國人辦的《字林西報》的一幅漫畫,表示外人的反感。尤其國民政府收回鹽稅,曾遇到《字林西報》的抗議,因為鹽稅在北京時代已經用作外債的擔保。 可是中原之戰發生在1930年,隔1927年又已經3年,國民黨又已經在江浙地區產生了穩定的力量,外商的態度也漸漸改變,逐漸希望當日之蔣總司令完成中國之統一。中原之戰爆發之近因,乃是閻錫山在5月3日扣留了天津海關的收入。以前南京政府還在與北方通電,互相爭辯。海關收入被扣之後,蔣即在5月8日北上指揮軍事,和議到此絕望。還有一項局勢之展開,至今為寫中原之戰的歷史學家所忽略。當戰事激劇地展開時,南京的財政部長宋子文曾於5月27日,在河南歸德的總司令部發表談話,強調軍費不易維持。他說到過去軍隊隨處作戰、遇地徵糧的方法已不適用,但是他的財政部籌款的辦法,也已山窮水盡了。這種情形,非常特別,很少有作戰期間自己的財政部長,自己暴露本方即將破產的弱點,而且這種呼籲又向外人提出。我的觀察他的目的在喚起西方國家的注意,即對南京政府如不加援助,至少也應當不加阻撓。如果中國再又弄得四分五裂,各人都截留關稅,對外商也沒有好處。果然他的呼籲發生效力。兩天之後,亦即1930年5月29日《紐約時報》登載了一篇社論,支援宋子文的言論,在我看來這與當年年底南京政府宣佈廢除厘金,實行關稅自主,沒有遇到外人之阻撓有關。 中國的關稅一般稱為〃值百抽五〃,其實這是一個大概之原則,各種品目有高下。只是自從與西方各國訂立不平等條約以來,一直維持19世紀的價格與稅率,海關的管制,也操在外人手中,�其收入除去賠款與借款之本利外,只有剩餘一部分,稱為〃關餘〃,才由英國人充當的總稅務司拿去交中國政府。中國過去曾屢次要求關稅自主,修改較合理之稅率,也和美國訂有合約,只是無法執行,直到中原之戰後於1931年1月1日成為事實。對中國講這是一件大事。與革新之鹽稅擺在一起,南京政府才勉強有一點像現代國家之財政與稅收。所以中原之戰,正面看來只是同類相殘,損害了國家的元氣,在側面卻並未缺乏隱藏著的好處。 國民政府希望全國確實統一的計劃,因此一戰只片面地做到。閻錫山部於7月被擊敗,馮軍戰線至10月才整個崩潰,但是中央軍對二者都沒有追擊。這時候東北軍也已進入華北,蔣、張同盟,張學良就任國民政府陸海空軍副總司令,蔣委託他對馮、閻軍改編。馮玉祥從此無力再問鼎中原。閻錫山雖然失去平津地盤,也仍然能夠控制山西與綏遠,馮舊部如宋哲元、張自忠仍有掌握一省的力量。蔣介石能夠確實掌握的地區只在黃河之南和北緯35°接近。這和北宋統一中國,留著吳越錢家半獨立的姿態大致相似,好像是一種妥協的方式。 可是仔細看去,內在的更變,多於外界的妥協。有如過去西北軍受到蘇聯的資助,東北直接與日本辦外交,經過1930年後此類事再未發生(雖說閻錫山戰敗後一度退居大連,與日人保持接觸),同時日本增強對中國之侵略,發動〃九?一八〃事變,也是�因為�中國之統一,與他們的大陸政策極不相容。&nbsp&nbsp 。。

(二) 過渡期間的社會與經濟(3)

從國民政府的檔案看來,蔣介石於10月9日中央軍攻佔洛陽之日,即返南京。1931年1月7日財政部長宋子文北上與張學良洽商北方財政問題,他去後十天,各問題即已解決,1月18日宋哲元、商震、徐永昌、傅作義等(都是馮、閻軍之將領)通電中央,表示服從,接受改編,宋子文於第二天回南京。這當中的詳情缺乏記載。一直到最近我看到寧恩承先生在《傳記文學》(331號,1989年12月)發表的一篇回憶,才知道宋子文與張學良的協議產生了一個河北財政特派員,後來所屬為冀察晉綏四省統稅局,名義上屬財政部,實際由張委派。厘金取消後改抽統稅,所屬為棉紗、捲菸、火柴、麵粉、洋灰,再加上礦稅、菸酒稅、印花稅等,即以收入徑發四省軍餉與政費。這樣雖然沒有做到財政統一的理想境界,與過去賣鴉片、抽釐金的軍閥體制相比,則已進步多多了。 從此南京政府以新式裝備維持核心約30個師,被人家稱為〃蔣氏嫡系〃,外國人也稱之為Chiang�s Own, 外圍又用津貼的方式,維持到可能近於100個師的地方部隊,再更外圍的部隊,如雲南、四川各處的部隊,只要他們名義上服從中央,細部已不過問,大體上仍儲存他們的補給辦法。這種新平衡的方式,除了極少的調整外,維

《大歷史不會萎縮中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是》 第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