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79部分 (第1/4頁)

漂亮格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盛睡鶴哂道:“朝中有人好做官,不外如是——這孟伯勤的副帥趙適,就是咱們之前去請罪的趙府的大老爺,正經的書香門第子弟,去北疆前據說出入都乘轎,馬都沒騎過幾回,何嘗不是投軍後火速晉升,這會雖然不是大將軍,但正三品的懷化將軍,論品級已經比周大將軍的歸德大將軍還高了,歸德大將軍只是從三品而已!”

盛惟喬就覺得十分無語:“這兩年北疆居然一直守住了,也真是大穆福澤深厚。”

這一正一副倆帥壓根就是外行好嗎?!

難怪周大將軍死後,他們既接手了周大將軍花近十年時間準備的心血,又都在朝堂上有得力的靠山,愣是到現在都沒弄出點名堂來!

“所以朝廷留了徐世叔下來。”盛睡鶴笑著提醒她,“你道朝廷當真長良心了?歸根到底,也是因為他們知道北疆是絕對不能出事的,不然茹茹一旦長驅直入,就現在的朝堂局勢,連個能壓倒全場做主的人都沒有,中原必亂。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屆時這天下還是不是現在這撥人做主可不好說了——像眼下這種軍情不急的時候,孟伯勤跟趙適帶兵打仗的本事差了點也沒什麼,左右他們在北疆主要的目的就是勾心鬥角攬兵權;茹茹若真大舉進犯了,說不得就是讓徐世叔臨危受命了。”

盛惟喬聽的幾欲吐血:“徐世叔都被他們打發來長安這些年了,為了避嫌肯定也不敢跟軍中時常聯絡。這種臨危受命,十成本事也未必能夠發揮出五成來!若是贏了也還罷了,一旦輸了,怕不就要被問罪了吧?”

“孟氏這會看著確實挺風光的,不過他們如今其實也在騎虎難下。”盛睡鶴見她生氣,忙安撫道,“太后年紀大了,天子卻一直沒有子嗣,不止太后急,孟家更急——畢竟天子若無子,回頭新君多半從高密王或廣陵王膝下過繼嗣子,而高密王廣陵王兄弟素來親密,其中高密王跟孟氏鬥了這麼多年,一旦他兒子或他侄子上臺,豈能不跟孟家好好的算賬?”

盛惟喬輕哼道:“只怕孟家現在急也晚了,聖壽都……”

宣景帝十七登基,次年改元,現在是宣景三十二年——這位皇帝陛下,已經五十歲了。

這年紀擱其他人身上,說不定重孫都有了。

而他膝下,連位公主都沒有。

這情況,誰都覺得他應該沒指望有親生骨肉了。

不過這麼犯忌諱的話,盛惟喬到底沒敢全部說出來,此刻頓了頓,就言歸正傳,道:“哥哥你說太后讓孟十四跟孟十五坐在孟十一之前,是因為太后她看重大房,我記得來長安的路上,你說過孟家四房早年十分落魄,是近年才入了太后的眼的?莫非這四房跟大房相反,以前一直不討太后喜歡嗎?”

畢竟孟家四房即使跟孟太后沒有同父同母所出的情分,好歹也是太后的孃家兄弟之一,就算那位崇信伯的父母去的早,伯父們記著恩怨不肯幫他們,那時候孟太后可是已經穩坐太后之位,但凡偶爾召四房的侄子侄女進宮說說話,這兄妹幾個處境也斷無落魄的道理啊!

盛睡鶴聞言,笑了笑,果然點頭:“孟誨的二弟孟倍、三地孟巍,比孟誨小不了幾歲,是孟太后還在家裡的時候就出生的,所以雖然不同母,多少有點姐弟情分。孟太后對他們雖然不如對大房親熱,但當今天子承位後,這兩房侍奉太后、孟家大房十分用心,所以太后也拿他們當兄弟看,這些年來沒少提攜:孟倍封了武安侯,孟巍也封了成陽侯,其子都有好前途,女兒們也個個婚配高門。”

“但孟家四房,崇信伯之父孟寶,足比太后小了兩輪,整整二十四歲——他是已故孟國丈侍妾所出的老來子,孟國丈對他寵愛萬分,視同珍寶,所以取名為‘寶’。”

“只是孟國丈這麼寵這小兒子的時候,不但前頭三個兒子看了吃味,那時候也正是太后母子在柔貴妃面前最戰戰兢兢的一段時間!”

“你說太后少年時候被國丈送入宮闈謀取富貴,好不容易生下當今天子卻再未承寵,還得在柔貴妃等寵妃面前做低伏小、忍辱負重;幼弟卻在國丈跟前如珠如寶,太后會怎麼想?”

“何況孟寶那個人,活著的時候也確實不討兄姐喜歡,他因為孟國丈太過寵愛的緣故,很有點不知天高地厚。孟國丈在時,仗著國丈偏愛,沒少幹奚落兄長的事情。就連彼時深處宮闈的孟太后,似乎也被他背後譏誚過。”

“後來太后住進馨壽宮,孟誨三兄弟聯手告狀,太后一氣之下什麼爵位都沒給他封,甚至根本不想見他的面——孟寶那時候還在孟國丈面前哭鬧告狀,然而孟國丈親自跟太后說情無果,數年後

《爾虞我詐的虞什麼意思》 第17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