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頁)
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謀反”更好的罪名了。楊國忠還極力奏請玄宗召安祿山入朝,這樣可以尋找機會置其於死地。在宰相楊國忠之前,河西節度使王忠嗣已經上書密告安祿山謀反。玄宗並不相信,因為覺得對安祿山恩遇甚厚,寵愛過於他人,認為他不會背叛自己。此時,與楊國忠一向不和的太子李亨似乎也發現了安祿山的不臣之跡,上奏說安祿山欲反。玄宗仍然不大相信。不過,眾口鑠金,三人成虎,玄宗心中開始不那麼踏實了:安祿山畢竟是三鎮節度使,手握19萬精兵,佔當時邊兵的將近一半,佔大唐總兵力的三分之一,哪怕有一點意外,都將會釀成大禍。所以,這次玄宗總算聽進了楊國忠的建議,試召安祿山入朝,以觀其變。
天寶十三年(754年)正月初三,安祿山入朝,在玄宗的行在覲見,此舉大出所有人的意料。後人認為這是安祿山極為高明的一招,他認為玄宗不會懷疑他,於是應召駕車來見,這樣,玄宗就會更加相信安祿山的忠心,不再相信楊國忠的話。
安祿山一見到玄宗,就痛哭流涕說:“臣本是個胡人,目不識丁,承蒙陛下不棄,格外寵愛信任,所以就引起了楊國忠的嫉妒。楊國忠忌恨我,定置臣於死地。”玄宗見狀頗為憐憫,立即大加撫慰:“有朕親自給你作主,你不必擔心。”並立即給安祿山加官尚書左僕射,賜實封通前一千戶,又封其一子為三品官,另一子為五品官,奴婢十房,住宅各一所(事見《安祿山事蹟》)。
安祿山見玄宗對自己的恩寵依然如故,趁機上奏說部下###奚、契丹等建立了功勳,請“不拘常格,超資加賞”。玄宗制書:“可。”安祿山部將因此被超資破格任用為將軍的有500餘人,為中郎將的有3000餘人。這些將軍的任命書都是書寫好後交給了安祿山,由安祿山授予,為他極大地籠絡了軍心。
玄宗還打算給安祿山任命新官職,本想讓他當同平章事(宰相),並命太常卿、翰林學士張垍起草制書。楊國忠聞訊立即進諫說:“安祿山雖有軍功,但目不識丁,怎麼可以為宰相呢!制書如下,恐四夷有輕我大唐之心。”玄宗一想有理,這才取消了這一任命。
[唐初制度,詔敕制書都由中書省和門下省有文才者草寫。乾封(666年~668年)以後,召文士元萬頃,範履冰等草之。因為這些文士經常在北門候進止,時人稱之為“北門學士”。唐中宗在位時,著名才女上官婉兒專門負責草寫詔敕制書。唐玄宗即位後,設定翰林院,在禁中延引文章之士,下至僧人、道士,及書、畫、琴、棋、數術之士皆置之翰林院,被稱為“翰林待詔”。刑部尚書張均及弟張垍當時皆供奉於翰林院。]
安祿山逗留在京城兩月,玄宗恩寵無比,楊國忠始終找不到機會下手。安祿山將回范陽的時候,玄宗在望春亭為他餞行,親自斟酒三杯,賜給安祿山。安祿山每飲一杯,必舉杯環視四周,然後痛飲,以示榮寵,飲罷三杯,就叩頭謝恩。玄宗此時還對安祿山有極高的期望,說:“西北二虜,都委託你鎮馭啦!你,休負朕望!”安祿山得意地說:“臣蒙皇上厚恩,怎敢怠慢!只要有我安祿山一日,外敵就決不能入侵一步。”玄宗聽了十分高興,便脫下自己的衣服,親自披到安祿山身上,這是無上的恩寵。玄宗還對眾臣說:“你們這些官員,如果都能像安祿山一樣為朕效忠,朕就高枕無憂了。”
一 天寶驚變(4)
安祿山心中卻是相當警惕,生怕楊國忠奏請玄宗把他留在京師,趕緊謝恩拜辭。他一走下望春樓,便立即上馬,疾馳出關。玄宗遠遠看見,不但不懷疑,還認為這是安祿山為人憨厚,受寵則驚。為了撫慰“憨厚”的安祿山,玄宗又命高力士趕去長安城東的長樂坡,再次為安祿山餞行。玄宗不曾想到的是,這,是他與安祿山在人世間的最後一面。此後不久,他們就由溫情脈脈的君臣變成了不共戴天的生死仇敵。
高力士送行回來後,玄宗特意問他:“安祿山高興嗎?”高力士回答說:“看上去好像有些不高興,他大概是憤恨沒有當上宰相。”預備任命安祿山為相一事當時沒有外人知道。楊國忠在一旁陰險地說:“這肯定是預備起草制書的張垍洩露了訊息。”玄宗大怒,貶黜張均為建安(今福建建甌)太守,張垍為盧溪(今湖南瀘溪)司馬,張垍弟給事中張俶為宜春(今江西宜春)司馬。
張垍娶玄宗女寧親公主,為玄宗女婿,之前一直親貴無比。玄宗因為楊國忠一句挑撥的話便如此不近人情,對安祿山的寵信由此可見一斑。張垍為此懷恨在心。他後來投降安祿山,與玄宗輕率地處理這件事有很大關係。
《中國曆朝的盛衰》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