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軍制 (第1/2頁)
萌島伯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昭重新規定了中央與地方的官制,但他的改革還沒有結束。
“還需要一種制度來區分官職的大小。”李昭說道。
傳統來說,大漢的官職大小是靠俸秩來比較的,分為萬石、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千石、比千石等等。
這種比較不太好直接區分官職。
“我意推行九品制。”李昭說道。
李昭說完,荀攸卻是一個激靈。
九品制?怎麼好像聽人提起過?
這不是陳長文以前老是掛在嘴邊的嗎?
荀攸曾聽陳群提起過九品中正制的設想,卻沒想到在這裡能聽見。
李昭確實是剽竊了陳群的構想,沒辦法,誰讓是陳群開了這個頭呢。
但李昭只是取了九品中正制對官職品第的劃分,並不打算推行中正取士制度。
他已經有了科舉制,何必再要中正制呢?
中正制導致魏晉時期,上品無寒士,下品無高門,高族門閥林立,這是李昭不願看到的。
“九品制,就是將官職分為九個不同的品級,每個品級分有正、從兩種,以此來區分官位。”李昭說明道。
荀攸馬上領悟到了李昭說的東西和陳群的是不同的。
“我之前說的內閣大學士為正二品,六部尚書為正二品,各州州牧為從二品,六部侍郎為正三品……太守為正四品……縣令為正七品,以此類推。”李昭說了一些官職該設有的品第。
至於正一品和從一品,那就是三公之類的虛銜,用於獎勵高階官員的了。
“如此倒是能讓人容易區分官職。”荀攸說道。
“主公只說了文官,那武將們該如何劃分?”郭嘉問道。
李昭一笑。
郭嘉馬上明白了。
“主公是要對軍制也改動?”郭嘉試探道。
“不錯!”
“戰事多年,我軍雖多,但難免軍制混亂,如今天下一統,我要規範一番!”李昭認真道。
如今的軍制相比於大漢時,已經有了許多變化,首先就是校尉、將軍變的遍地都是。
漢靈帝時,校尉還是稀罕物,但如今,你不是個雜號將軍都不好意思說是高階將領。
這都要歸功於諸侯們的軍備競賽,導致軍隊數量激增。
對此,李昭先要確定保留的軍隊數量。
如今,李昭的軍隊數量,算上降軍,已經有八十萬之多,這無疑是太多了。
“我意只保留二十萬常備軍即可。”李昭打算道。
裁撤掉的人員,正好可以回家從事恢復生產工作。
至於這二十萬人怎麼安排,李昭已經想好了。
“這二十萬兵馬,分為二十師,駐紮京畿五師,其餘則駐紮各州與邊關。”
“師?”眾人又聽到了李昭提出新的詞。
“師為新軍制,五人為一伍,兩伍為一什,五什為一隊,兩隊為一屯,五屯為一曲,兩曲為一部,五部為一營,兩營為一師,兩師為一軍!”
李昭在營的基礎上,增設了師、軍的單位,使得軍隊以兩萬人為一個單位。
“此外,一營長官不再稱校尉、將軍,稱營長,而一師長官稱師長,一軍長官稱軍長。”李昭補充道。
“按照東南西北中設立五個軍區,每個軍區有司令一人,負責平時訓練、排程。而戰時,調集多個軍協同作戰時,再設軍群司令來統一指揮。”
李昭按照後世的軍制,融合了一下漢代的基層編制,雜糅出了一套新的軍事體系。
“這些是軍職的劃分,另外還有軍銜。”李昭想一次性改個夠,便想將軍銜制也搬過來。
“軍銜?”眾人沒想到李昭竟然還沒有改完!
“軍職與軍銜分離,對應的軍職需要由對應軍銜的將領來擔任。軍銜從下到上分為七等十八級,七等為兵、士官、准尉官、尉官、校官、將官、元帥。兵分為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士分上中下三級,准尉單獨一級,尉、校、將分上中少三級,元帥分為元帥與大元帥兩級。”
“一軍軍長需由上將以上的將領擔任,師長需中將以上,營長需少將以上,以此類推。”
“此外,從下士至元帥者,皆與九品制掛鉤,下士為從九品,中士為正九品,上士為從八品……至於大元帥一職嘛,則由皇帝世代擔任!”
李昭要牢牢將軍隊控制在手中,於是讓皇帝親自擔任軍隊的大元帥。
《三國武力升滿開局殺穿草原小說》 第324章 軍制(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