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4頁)
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代替。在《對照記》裡,存著好多張黃逸梵的照片。真是極美的一個女子,燙著捲髮,穿西式的連衣裙與高跟鞋。她的五官長得非常精緻而深邃,竟有些歐洲人的意思。在照片上,她帶著似有若無的笑容,雙眼熠熠地看著鏡頭,如同一個派對上的女王。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張在海船上的照片。黃逸梵站在甲板邊緣的欄杆前,側著身子。她裹著頭巾,頭髮在頸後綰起來。她穿著無袖束腰的連衣裙,逆光讓她的身形成一個美好的剪影。
回到國內的黃逸梵, 不願自己的女兒也成為一個溫順的閨秀,便堅持要帶她去學校,並且教她鋼琴與繪畫。她是一個不負責任的母親,但她的一舉一動,都讓張愛玲非常羨慕。這樣一個如同“女神”
一般的母親啊……見識到世界廣大的黃逸梵,當然是不願意再與抽鴉片、下堂子、娶姨太太的張廷重一起生活了。她果斷地和丈夫離了婚,並和小姑張茂淵一起搬了出去。這小姑子張茂淵也非常看不慣哥哥的生活習慣。
兩個留過洋的女人,租了一所漂亮的房子,請了白俄的廚師與司機,過著小資的生活。受到繼母與父親虐待的張愛玲一度與母親居住在一起,母親的冷漠與高姿態,西式的“自由”與無情,都讓張愛玲又愛又恨。
當然,對於黃逸梵來說,安定不是她的本性。自由的風,只會在某個地方暫駐,而不會永遠停留。不久之後,她又出國了。
與多年前那個和小姑一起第一次來到國外,對一切都感到無比生疏而驚訝的女子相比,這一次的黃逸梵,是一個熟門熟路的旅行者,是一個生命的書寫者。她的旅行經歷,簡直可以用傳奇來形容。
她去過許多國家,多年後,女兒張愛玲繼承了她慣用的行李箱。那箱子上滿滿地貼著各國輪船的標籤,這是一個旅行者得到的徽章。
在張愛玲的記錄中,黃逸梵在國外的生活,時刻都充滿了趣味,當然也免不了危險。張愛玲在她的文字中記錄道:“她畫油畫,跟徐悲鴻、蔣碧薇、常書鴻都熟識。”
“珍珠港事變後她從新加坡逃難到印尼,曾經做尼赫魯的兩個姐姐的秘書。一九五一年在英國又一度下廠做女工制皮包。連我姑姑在大連收到信都有點不知道說什麼好,只向我悄悄笑道:‘這要是在國內,還說是愛國,破除階級意識………’”
“她信上說想學會裁製皮革,自己做手袋銷售。早在一九六三年她繞道埃及與東南亞回國, 就在馬來亞買了一洋巷碧綠的蛇皮,預備做皮包皮鞋。上海成了孤島後她去了新加坡,丟下沒帶走。我姑姑和我經常拿到屋頂陽臺上去暴曬防黴爛,視為苦事,雖然那一張張狹長的蕉葉似的柔軟的薄蛇皮夾實在可愛。她戰後回國才又帶走了。”
……“她總是說湖南人最勇敢。”(摘自安徽文藝出版社。《張愛玲文集》)黃逸梵如同一個小說裡的人物,自由,肆意,活得似凡高的向日葵,熱情四溢,幾乎燃燒起來。
對於這樣一個母親,張愛玲的心情很複雜。母親曾經努力讓她上了新式的學校,也教她怎樣生活得有情調,教她怎樣生活才是有趣味的。但母親到底是自私的,沒有盡到一個做母親的義務。在《小團圓》裡,影射黃逸梵的蕊秋,甚至將女兒的獎學金拿走打麻將。女兒在學校過著拮据的生活,依靠這獎學金度日,母親卻住在豪華的淺水灣酒店。
總覺黃逸梵與瑪格麗特·杜拉斯有相似之處。同樣是追逐愛情與自由,從不停留如卡門一般的女子。在異國他鄉輾轉,黃逸梵與女兒的聯絡越發少了。她帶著自己的身家,幾箱子古董,永不停止地冒險。她愛過許多人,無一例外,都是外國男人。大概是彼時的中國男人讓她感到乏味而陳腐吧。
多年以後,張愛玲到美國定居,與賴雅結婚。這時候,已經蒼老的黃逸梵漂泊到英國。婚後不久,張愛玲生活拮据,黃逸梵到底還是掛念著這個不幸的女兒,便為她寄來了一箱子古董。可在張愛玲婚後第二年,黃逸梵就病逝了。
得知這個訊息的張愛玲,心中非常痛苦。她是愛著她的母親的,她崇拜著她。處於極度痛苦中的張愛玲,大病了兩個月。
對於黃逸梵來說,在異國他鄉孤單地病逝,也許並不如旁人眼中那樣來得淒涼。回望自己的一生,她一定未曾後悔出來闖蕩。這多年的冒險,讓她風一樣的生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自由,才是風的意義所在。若是老死在家中的床榻上,即便兒女滿堂,有人照顧,又有什麼意義呢? 死去元知萬事空。多少年在一所房子裡徘徊,每天見到的都是相同
《風華是一指流沙蒼老是一段年華圖片》 第2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