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頁)
愛之冰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完成全國統一事業都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司馬氏取代曹魏政權非但不是“歷史上一個不幸事件”徐德嶙:《三國史講話》,107頁,群聯出版社,1955。,反而應被視做好事。正如王夫之所指出的:“司馬懿執政,而用賢恤民,務從寬大,以結天下之心,成一統之業,其興也不可遏,而抑必有道焉。”王夫之:《讀通鑑論》卷十。當然我們也不應否認,司馬氏集團在消滅政敵時,手段比較殘酷,又經常玩弄權術。司馬懿殺曹爽時,“支黨皆夷及三族,男女無少長,姑姐妹女子之適人者皆殺之”《晉書》卷一《宣帝紀》。。司馬昭也大肆殺戮曹魏宗室和擁曹派士族,甚至連替司馬昭殺死皇帝曹髦,為司馬氏立了大功的成濟,也不免被作為替罪羊,而遭滅族慘禍。在魏帝曹髦被殺後,司馬昭又“大驚,自投於地曰:‘天下其謂我何?’”《三國志》卷四《高貴鄉公紀》注引《漢晉春秋》。這種欲蓋彌彰、故作姿態的形象確實虛偽,過去論者往往以此來否定司馬昭。我認為嗜殺、玩弄權術是中古社會政治家的慣用伎倆,不足為怪。而且這與司馬昭的功績相比,無疑是次要的,我們不應該以此來否定司馬昭。正如評價曹操一樣,曹操也是個殺人魔王和精於權術的老手,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他的充分肯定。
其實,司馬代魏和曹氏代漢的性質是完全相同的,漢、魏、晉易代鼎革之際,儒家倡導的忠君思想極其淡薄。舊的兩重君主觀影響仍然存在,在皇權極度衰落的境況下,大臣極易操縱和控制才具平庸之君,一旦條件成熟,就會取而代之,登上九五大位。司馬昭之後,南北朝君主紛紛效尤,其篡位手法如出一轍。直至隋唐以降,莫不如此,甚至被譽為一代英主的宋太祖趙匡胤也是透過陳橋兵變,才得以黃袍加身。由此可見,歷朝歷代,弒君奪位者不可勝數。為何人們要單單怒斥“司馬昭之心”呢?這顯然是歷史的不公正。我認為將“奸臣”這頂帽子扣在司馬昭頭上是不合適的。正如郭沫若先生為曹操翻案一樣,本人亦為司馬昭正名,稱其為三國後期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呂布的冤案(1)
“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三國志》卷七《呂布傳》注引《曹瞞傳》。,這是人們對三國時期呂布蓋世武功的稱頌。然而呂布的操行所為卻為後人所不齒。《三國志·呂布傳》(以下引文皆省略《三國志》)中陳壽評曰:“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王夫之在其《讀通鑑論》卷九中對呂布也大加鞭撻,認為“呂布不死,天下無可定亂之機,呂布殪,而天下之亂始有乍息之時”。我認為,陳壽、王夫之所論較為偏頗,有失公允。首先,呂布並非導致漢末大亂的罪魁,呂布死,天下之亂也並沒有終止。其次,呂布的“輕狡反覆”也是事出有因,有時責任還不一定由呂布來承擔,漢魏之際各種政治勢力的分合聚散是當時社會運作的常態。為此,筆者試作如下分析。
呂布殺丁原投靠董卓,被認為是其一生中最大的汙點,歷來評論者在這一點上緊抓住呂布的小辮子不放,認為呂布忘恩負義。呂布殺丁原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呂布殺丁原投靠董卓有其一定的必然性。
東漢末年,宦官與外戚矛盾日益尖銳,勢如水火。少帝初立,大將軍何進與袁紹謀誅宦官,太后不從,何進遂“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並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資治通鑑》卷五十九。,何進所召的“四方猛將”,主要包括董卓與丁原所控制的涼州與幷州兩大軍事集團。丁原任幷州刺史,利用一些以武力見長的僚佐,組建了一支勢力強勁的以丁原為首的幷州軍事集團。呂布是該集團的主要成員之一。《呂布傳》雲:“刺史丁原為騎都尉,屯河內,以布為主簿,大見親待。”董卓雖以幷州牧的官職率兵進京,但其所率的武裝是從涼州帶到幷州的,因此屬於涼州軍事集團。
在何進的召喚下,丁原、董卓各自率自己的地方武裝進京,獲得了干預朝廷中樞的機會。但董卓較丁原搶先一步進京,並且將少帝、太后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佔據了政治上的主動權。然而,董卓初入京師時,兵力有限。據《董卓傳》注引《九州春秋》所載:“卓初入洛陽,步騎不過三千,自嫌兵少,不為遠近所服。”可見,董卓在軍事上並不具備同其他地方武裝相抗衡的優勢。雖然在何進被宦官殺死後,何進、何苗兄弟二府(大將軍、車騎將軍府)之兵無所從屬,皆歸董卓,但畢竟不是董卓的嫡系。由於地緣政治的影響,董卓也不一定十分相信他們。董卓要擴充軍事勢力,必須拉攏或兼併幷州軍事集
《走下祭壇的聖母瑪利亞的作者》 第1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