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4. 斯特林堡 (第1/3頁)

夢裡囈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女皇養成計劃[綜歷史]》最快更新 [aishu55.cc]

奧麗加今晚是被硬生生晃醒的。

這幾個月來負責照顧她的侍女慘白著臉,把奧麗加飛速從床上抱了起來,略作收拾後便奪門而出,和瑪麗·德·吉斯成功匯合。

瑪麗·德·吉斯在看到了侍女懷中的那個襁褓後,便鬆了口氣,從侍女懷中接過奧麗加,隨即匆匆下樓,趕上了等在城堡後門的馬車,對車伕兼親通道:

“去斯特林堡,要快!”

畢竟奧麗加現在的身體不過是個九個月大的孩子,又是被從睡夢中叫醒的,這使得她不得不迷糊了好一會,才明白現在是個什麼狀況:

歷史中曾有記載,英國為獲取蘇格蘭繼承權,曾兩次強行搶奪蘇格蘭女王並發動戰爭,看來眼下就是第一次爭搶到來之時。

更慘的是,不管在哪次戰爭中,積貧積弱的蘇格蘭軍隊根本無法與兵強馬壯的英軍抗衡。

雖然英國發動的這兩次搶奪戰都失敗了,但蘇格蘭吃了兩次敗仗後血流成河、死傷無數,也就算不上是蘇格蘭大獲全勝。

在戰爭中,沒有絕對的輸家也沒有絕對的贏家——

奧麗加漠然地看著遠方黑沉沉的夜空,雖然那裡半點異象也沒有,但她知道,以蘇格蘭王太后瑪麗·德·吉斯的政治敏銳度和她們眼下的狀況,英軍的腳步只怕早已踏入蘇格蘭境內,並導致有無數人為此而流血喪命了。

——只有絕對受苦的人民。

而一個國家未來的走向,是不會以統治階層的個人意志為轉移的。能夠真正決定它的命運的,只有看似沒有話語權、地位微末、成千上萬的人民。

這句話看起來很淺顯,可掌控著人民的統治階層卻很難體會到它的真諦。

不管是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和蘇格蘭王太后瑪麗·德·吉斯,還是她遠在英格蘭的那位政敵表姐,甚至這個時代的絕大部分統治者,都不是很懂。

就連格外聰慧的奧麗加本人,也是在前生經歷過革命,她所在的王室和政權被推翻,乃至她最後被囚禁槍決,直到死過一次之後,才明白的這個道理:

她的死可以說是某種程度上的歷史必然。

沙俄帝國的崩潰,很大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本國制度的落後。在全世界都緊隨工業革命的浪潮,大踏步向前邁進的時候,只有沙俄帝國依然保持著落後而嚴酷的農奴制。

雖然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1861年頒佈了《農民改革法令》,廢除了農奴制,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本國的發展,解放了部分生產力,但這次改革只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內裡,觸及沙皇專/制的封建制度。①

不僅如此,《農民改革法令》雖說在明面上將土地和自由還給了農民,但他們在經濟方面依然受地主控制,還要繳納高額的贖金,“解放”後得到的土地,甚至比身為農奴時耕種的還要少,根本無法維持生計。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貧富差距愈發加大,糧食產量連年降低,內部矛盾愈發嚴重。為解決國內困境,她的父親,沙皇尼古拉二世,試圖透過戰爭的方式,把矛盾從國內轉移到國外,曾數次對周圍國家發起戰爭——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曾百戰百勝的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波羅的海艦隊一敗塗地,第一次世界大戰更是讓本就不堪一擊的沙俄帝國軍隊死傷慘重。

在以上種種因素的影響下,哪怕奧麗加並未參與過任何戰爭,待人友善,思維開明,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前往前線慰問傷員,也逃脫不了“覆巢之下無完卵”的命運。

由此可見,戰爭實在是消耗民心的一大不利因素,特別是對戰敗方而言。

而很不幸,在英國為搶奪蘇格蘭女王和她象徵的繼承權,而發動的這兩次戰爭中,蘇格蘭接連兩次都是戰敗者。

在明白了自己的處境後,奧麗加始終提在半空中的心就沒能放下來過:

雖然在原歷史中,這位年幼的蘇格蘭女王成功抵達了斯特林堡,藏了起來,躲過了英國的第一次掠過,還在斯特林堡中加冕為王了,可自己的重生就是最大的變數。

在瑪麗·斯圖亞特變成了奧麗加·尼古拉耶芙娜之後,她還能像原歷史中一樣,安然抵達母親為她們安排好的藏身之處嗎?

很明顯,不能。

奧麗加的擔憂在後半夜成了真。在她迷迷糊糊、半睡半醒地窩在母親懷中時,陡然聽見車廂外的那位王太后親信急促而充滿恐慌的稟報聲響起:

《女皇養成記文章》 4. 斯特林堡(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