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二六章 意外驚喜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歷史上,崇禎四年以後取中的武進士之中,還有不少後來在南明時期的抗清鬥爭中發揮作用的人物,比如廣東順德人朱可貞,浙江錢塘人翁之琪,陝西漢中人潘雲騰,江西德化人盧元定等等。

其中,翁之琪中武進士之後,得官為舟山守備,後來提督浙江水師,剿滅了浙江沿海的大小海盜,到了在南明時期為總兵,一度總領長江水師,與黃得功聯手,抗擊左良玉。

再後來清兵南下,黃得功戰死,弘光帝被俘投降,翁之琪絕望之下,最後選擇投水自盡,為大明死節。

這些崇禎四年及以後出現的武進士,因為崇禎武舉會試的提前舉行,也都紛紛提前登上了歷史舞臺。包括這個翁之琪,歷史上崇禎四年並沒有考中,而是王來聘之後的第二個武狀元。

當然了,如今肯定是要提前考中武進士了。

除了這些歷史上本來就中過武進士的人物以外,尤其令崇禎皇帝欣喜若狂的人物,就是歷史上並沒有中過武進士的閻應元和陳奏廷的出現了。

閻應元,是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在後世的時候最為敬仰的抗清英雄,其堅守江陰,抗擊滿清大軍的光輝事蹟,在後世廣為人知。

歷史上,崇禎十三年,閻應元從通州縣衙總捕頭的任上,調任江陰縣典史。

明代的典史,類似於後世的縣公安局長,在後世自然是不大不小的一個官員,但在明代卻只是一個不入流的吏目。

任職江陰縣典史兩年以後,因為在典史任上剿滅海寇鹽盜,平定賊匪民亂,政績非常突出,閻應元從典史升任廣東英德縣的縣令。可惜當時南北交通阻斷,加上其老母病重,閻應元未能前去赴任,定居江陰城外,侍奉老母。

又一年後,京師淪陷,崇禎皇帝死節,天下大亂,而滿清軍隊一路入關南下,打到了江陰城的附近。

江陰當時的縣令已經投降,但是面對滿清朝廷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剃髮令,江陰百姓群情激奮,寧死不降。

當時已經四十多歲的閻應元,由於在典史任上威望素著,兼且擁有過人的智謀膽略和出色軍事組織才能,很快就被江陰百姓擁戴為抗清領袖,然後就開始了歷時八十一天、艱苦卓絕、可歌可泣的江陰抗清守城之戰。

就這樣,閻應元帶著十萬江陰老百姓,對抗二十四萬滿清軍隊,居然守城八十一天,讓滿清軍隊付出了七萬多人的傷亡代價,不能不說閻應元的的確確是一個非常具有領導能力的亂世豪傑。

雖然此時的滿清軍隊,多數都是投降過去的漢軍綠營,但其中的真正滿洲韃子也有不少,而這也正是江陰城破之後,滿清軍隊屠城的原因之一。

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在後世之時,每當讀到閻應元歷史上在城破當日,拿血寫在城牆之上的對聯,就感動不已。

閻應元的那首對聯是這樣寫的:“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這樣忠肝義膽、武藝絕倫而且能力超強的人物,如今出現在了順天府上報的武舉名單之中,知道這些歷史故事的崇禎皇帝又怎會不欣喜若狂呢?!

當然了,這位崇禎皇帝不知道的是,如今都是二十六七歲的閻應元和王來聘,相互之間不僅認識,而且關係還不錯,素來以兄弟相稱,畢竟兩個人都是京師地界的豪俠人物。

京師說大也大,但是說小也小,舞槍弄棒的練武之人雖然多,但是真正練成了本事的人,卻也屈指可數,相互之間以武會友的事情,自然也不比當時計程車林秀才結社作詩來的少。

其中,王來聘自幼習武,自然是希望有朝一日貨與帝王家,走上仕途,不僅光宗耀祖,而且可以為國效力。因此,在天啟五年的那次武舉考試中,王來聘就已經中了武舉人。

閻應元則是出身吏員世家,所以父死子繼,十八九歲就在通州縣衙裡當了捕快班頭,也因此他儘管精通兵法,武藝高強,才幹出眾,但在原本的歷史上卻失去了參加武舉會試改變前途命運的機會。

雖然歷朝歷代都是官吏並稱,朝廷六部第一部也叫吏部而不叫官部,但是在明代官與吏之間卻有著一道巨大的鴻溝,而且是幾乎無法跨越的鴻溝,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吏員,努力一輩子也跨不過這道鴻溝。

而且一個人一旦身為官府吏員,就會如同賣身為奴而入奴籍或者賤籍一樣,從此失去參加科舉考試的機會,基本上是一日為吏則終身為吏。

所以,閻應元雖然在歷史上武藝高強、才華出眾,而且屬於那種軍政皆優的人才,也並沒

《日月當空照中華木速蠻》 第一二六章 意外驚喜(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