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章 共度時艱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一次袁繼鹹前來沈王府,態度一改從前的低聲下氣,而且帶著李邦華麾下的數百全副武裝的軍士,還說自己要是不去,李邦華和其他的巡撫總兵們就要親自來王府議事。

朱埕堯一番掂量之下,還是沒敢繼續託大,畢竟他也知道,如今宗室藩王的地位正江河日下,自己年事已高,可以倚老賣老一陣子,但是沈王這個封藩要想傳承下去,還需要朝廷的冊封。

這個事情可是掌握在這些文臣的手中啊!

若是此時得罪了軍機大臣以及這幾個巡撫,說不準就會給自己的世子留下什麼禍根。

所以,想來先去,年近七十的老沈王朱埕堯,還是降尊屈貴,跟袁繼鹹等人來到了潞安城中新設的督師府。

被臨時徵作了督師府的城隍廟前,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豎起了三根旗杆,除了正中間高高在的大明新式軍旗龍飛鳳舞之外,還有兩面旗幟。

左邊一面上寫著“軍機大臣山西剿賊督師李”的字樣,

這是表明李邦華督師身份的認旗。

右邊一面則寫著“三軍司命”四個斗大字樣,這是李邦華入晉督師的帥旗。

督師府前擺滿了拒馬,持槍計程車卒林立門前,只留下一條僅供數人並肩而行的通道。

朱埕堯看見這個陣勢,心中雖然忐忑,但是已經到了大門前,也容不得他打退堂鼓,只好硬著頭皮進來,料想最多也不過是捐資助餉而已,這些朝廷大臣還能把他這個大明藩王如何?

進得院來之後,見督師府中並無人員前來迎接,心中自然也是來氣,到了李邦華與諸巡撫議事的二進大堂門口,終於還是表現了出來。

然而沒想到,自己邁步跨進堂中,李邦華就來了這麼一句,敢情當今陛下還真的給自己來了一道聖旨!

朱埕堯當下聽見李邦華大聲說出的那句話,睜大了眼睛看了看這個傳說中頗得皇帝信重的軍機大臣,囁喏著將原本要說出來的話嚥了回去,當下在身邊兩人的攙扶下,顫顫巍巍地跪在了地上,叩首說道:“臣藩朱埕堯恭迎聖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埕堯左右兩邊的太監和中年人也連忙跪倒,其中那個中年華服男子跟著叩頭說道:“臣沈藩世子朱效鏞恭迎聖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原來他是沈王府世子朱效鏞!

李邦華看著眼前的沈王朱埕堯和不甘寂寞出來刷存在的沈王世子朱效鏞,面無表情地展開聖旨,大聲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沈藩皇親,太祖首封,二百三十年來,同國休慼與共。

“今春陝西流賊入晉肆虐,朕特遣諸路大軍共進會剿。沈王封藩晉地已歷九世,自當與晉地風雨同舟,共度時艱,上可為朕分憂解難,為皇家再立新功,下可取信晉地百姓,保沈藩國福祚綿延。

“朕聞晉地乾旱經年,顧念封藩亦是不易,特詔沈藩與晉藩共同捐糧捐餉,與天家哿ν心,助朝廷早平賊亂。

“旨到之日,著沈王府及沈藩支系速籌銀三十萬兩,糧三十萬擔,支應山西剿賊事務。欽此。”

李邦華唸完了這道聖旨,一邊緩緩捲起,一邊看著沈王朱埕堯和沈王世子朱效鏞,靜靜地等待著他們的反應。

那些跟著一起跪在堂中文武官員,此時聽完了李邦華宣讀的聖旨,個個也是抬頭看著跪在前面接旨的沈王及其世子。

皇帝的這個做法,早在洪承疇的意料之中,對此他當然贊同,這些藩王吃朝廷的、喝地方的,佔有了大量地方的土地田產卻一不納稅,二不納糧,已經享受了二百多年的各種優待,如今天下大亂,國難當頭,又豈能袖手旁觀,

不為朝廷出力,不給皇上分憂?!

皇帝這樣做,不僅天經地義,而且還是在幫著他們這些早就民怨沸騰的藩王們往回收拾人心。

聖旨之中雖然沒有明說,但其背後的意思,洪承疇還是一聽就明白了。

孫傳庭和張曉這樣的人也是如此,雖然沒有在皇帝的面前親領聖訓,也沒有像洪承疇那樣剛剛經歷過秦王府的事情,但他們能在成千上萬的文官之中嶄露頭角,在歷史上留下大名,當然也不是一般人可比。

包括山西兵備副使袁繼鹹,聽了聖旨,對當今皇帝的用心也是暗自折服,欽佩不已,心裡想著,若是眼前的這個沈王聽不懂這個旨意,那麼沈藩的將來恐怕就很難說了。

然而,跪在地上聆聽聖旨的朱埕堯,卻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

沈王府多少年來機關算盡、

《日月當空照中華木速蠻》 第一章 共度時艱(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