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五章 這不可能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啟六年,姜曰廣作為大明使者出使朝鮮,冊封李琮為朝鮮國王的時候,眼前這個李廷龜鞍前馬後、接待奉迎得十分盡心盡力,此時看他這幅急切模樣,心中也多少有點不忍,於是斟酌著說道:“諸位有所不知,我大明朝廷新設了理藩院,專門負責與外藩對接管理事務。如今禮部已放權理藩院,不再具體過問類似朝鮮這般的宗藩朝貢事務了。”
說完這話,姜曰廣看著滿臉疑惑的兩人,接著說道:“兩位國使已經來到京師數日,理藩院院使恭順侯吳侯爺想必已經向你們說明了朝廷的態度,不知道兩位國使還有何不明白之處?”
這時,金尚容讓人叫來了安平監司尹暄,尹暄也曾見過姜曰廣,此時見了故人,略微有些激動,連忙行禮說道:“小臣尹暄見過姜大人!小臣現為朝鮮國安平監司,駐節平壤城中,今年九月東江鎮大敗金國之後,東江毛帥派遣金國降將劉興祚帶兵奪佔了我朝鮮平壤城,在大同江兩岸無故屠殺百姓,圈佔良田,小臣等人與毛大帥聯絡無果,求告無門,特來稟報大明皇帝陛下,懇請姜大人將實情報與皇帝陛下!”
姜曰廣既然接了眼前的差事,自然對朝廷此前的封賞旨意以及東江鎮上下的所作所為做過了瞭解。
而且他這次來,也是奉了英國公張惟賢的命令,來之前當然也見過了理藩院的院使吳惟英,以及欽命協助吳惟英的褚憲章。
吳惟英自然對朝鮮這些所謂的國使煩透了,跟他們說東江鎮上下在朝鮮北部的作為是朝廷的旨意,大白話說了無數遍,朝鮮國使只是聽不進去,就要求見皇帝,求見禮部官員。
知道當今皇帝陛下對這些朝鮮使者並不待見,所以吳惟英談了幾次談不攏之後,乾脆把他們晾在那裡不聞不問,直到今天軍機處傳話說,皇上問了朝鮮使者的事情,吳惟英才讓去過朝鮮的姜曰廣來這裡,跟朝鮮使者說明白朝廷的底線。
理藩院成立之後,吳惟英按照皇帝之前的旨意,一直忙著在九邊諸鎮設立榷場,如今大半年過去了,成果也很顯著,除了遼東鎮設在營州後屯衛也就是凌南的榷場之外,先後還有五處榷場建成,包括三邊總督駐地花馬池、遼鎮左路的義州城、熱河鎮守府的熱河堡、大同鎮邊牆外的拴馬臺、延綏鎮榆林衛的鎮羌所,並且都已經投入了使用。
所謂的榷場,不過是類似後世的一個大型的集貿市場罷了。
南來的糧食、布匹、鹽巴、茶葉等塞北草原上生活必需之物,在此集中販賣,或者直接與塞北蒙古諸部交還牛羊馬匹。
榷場主要是官辦,但是接受民間商賈的定期入駐,場內設定守衛和課稅司,每次開市都要收取交易雙方的稅金。
如今理藩院批准設立的六處沿邊榷場,就是這樣,不過目前交易的雙方几乎都是官方,比如花馬池的三邊總督府與鄂爾多斯諸部開市,就是拿食言和茶葉,來交換鄂爾多斯的馬匹與羊群。
而官方的交易,並不能給榷場帶來稅金上的收入,所以理藩院目前在做的也是賠本的買賣。
當然了,這個賠本不賠本,要看你怎麼看,不能單純從經濟上算賬。
所以,儘管理藩院設立之後也是個入不敷出的衙門,但皇帝對吳惟英能在半年多內,不顧朝堂之上的議論之聲,快刀斬亂麻地開設了六個面對蒙古部落的榷場,還是很滿意的。
也因此,吳惟英家族在最近的這一次京師勳貴世家整頓之中,毫髮無損。而且還因為吳惟英主持理藩院之後沿邊大開榷場,吳惟英的家族也跟在這塞外沿邊之地圈佔了不少的良田沃土,正在大量募民耕種,將來塞北一旦發展起來,那麼吳惟英家族可就要發大財了。
正是因為吳惟英任職理藩院院使之後與皇帝的接觸比較多,所以他很清楚皇帝對於塞北乃至朝鮮等藩國的看法。
在他看來,大明的皇帝就應該以大明的利益為重,堅持大明利益至上,這才是一個正常人的想法。
吳惟英是蒙古人出身,在草原上就秉承這樣的法則,歷來都是強者為尊,強者通吃。
因此面對朝鮮使者的時候,吳惟英的態度也很明確,土地我們的確是佔了,你們有能耐你們再奪回去,你們沒有這個能耐,就別婆婆媽媽地跟我講什麼大道理。
也因此,朝鮮使者面對他的時候除了驚詫莫名,就是無言以對。
如今可算是見到了一個知書達理的文官過來接受自己的陳情,所以趕緊就說明了情況,表明了立場,提出了要求。
尹暄說完情況,李廷龜趕緊接著說道:“姜大人,我朝鮮王上的意思是
《日月當空照中華木速蠻》 第二七五章 這不可能(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