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九章 使者覲見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朝鮮國右議政金尚容等人,最終在條約上籤下了自己的官職和名字之後,一方面悔恨不已,一方面又慶幸不已。
令他們悔恨不已的是,本來以為這次出使大明,會和往常一樣,大明朝廷聽了朝鮮的陳情之後,會下旨申斥東江鎮的將帥,然後像往常一樣勒令他們繼續退守海島,而當前被佔的土地就會歸還給朝鮮。
然而沒有想到是,如今的大明已經不再是過去的那個他們喜歡的大明瞭,變得與建虜、倭寇一樣,一樣貪圖朝鮮的土地。
早知如此,這樣的事情就應該交給別的人來做,而不是自己爭著搶著往大明的槍口上送,這下子回去之後,恐怕自己的大好仕途就要斷送掉了。
而令他們又慶幸不已的是,這些人畢竟是朝鮮的臣子,還是有一點為人臣子的忠心,他們知道,若是朝鮮不及時這樣做,將來恐怕失去的土地會更多,攤上東江鎮這樣如狼似虎的將帥士卒,朝鮮打又打不過,講理他們又不聽。
如今到了大明朝廷之上,他們的皇帝也是這樣一副德性,既然如此,倒不如早一點跪地求饒,反而能為朝鮮保住更多的利益。
另外就是,條約之中也不是純粹的單方面霸王條款,畢竟還有大明朝對李琮王位的承認,以及對李琮後世子孫王位的承認,這一點,恐怕比他們保住了朝鮮多少土地更能讓李琮滿意。
眼見著大明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好說話了,現在能夠輕易答應這一條,也讓他們感到一種慶幸,至少回去之後多少也算是有個交代。
除了失去北方兩道之地以外,這個條約與當初被迫簽署的江華島條約相比,畢竟並沒有那麼令人屈辱。
再者說,朝鮮小朝廷原本就已經失去了自己北方的控制權,而且經過了連年的征戰,以及建虜的大肆掠奪之後,北方的人口不是逃亡南方去了,就是被擄掠到後金去了。
失去了城池和人口,那些處在拉鋸交戰區域的土地,對朝鮮的這些官吏來說,同樣也是一塊雞肋。
理藩院與金尚容、李廷龜、尹暄三人簽完了這個條約以後,很快就把這個結果報給了皇帝。
然後,就在這個十二月的最後一天,心急如焚的金尚容等人終於被吳惟英、姜曰廣領著進了乾清宮,見到了一直想要覲見的大明皇帝。
內閣和軍機處的幾位重臣,也都在座。
他們幾天前就已經聽了理藩院的報告,也都看了理藩院代表大明朝廷簽署的條約,沒有人有不同意見。
明朝的大臣雖然有不少讀書讀壞了腦筋的迂腐書呆子,但是其中視野開闊、智謀高深的大臣,也從來不缺。
如今內閣和軍機處中的這幾位就是如此,沒有一個是讀書讀壞了腦筋的迂腐之人。
一些大臣不願意朝廷對外用兵或者欺凌弱小,除了有自己儒家士大夫的某種奇怪情懷之外,還有一點就是明朝之前的對外用兵,除了白白耗費大明自己的錢糧之外,什麼好處都沒有得到。
比如征服安南,軍事上很成功,雖然死了不少人,但是畢竟是打下了來了,可惜的是與軍事上的成功相伴的,卻是政治統治上的失敗。
僅僅過了幾十年,當初打下安南的那一輩人還活著,安南就因為土人不斷的叛亂,而不得不被迫放棄。
之前數十年的投入全都打了水漂,白白浪費了。
還有永樂皇帝的五次北征,耗費了無數錢糧,戰死了無數士卒,雖然每次都打勝仗,可是最終卻沒有在草原上能夠採取有效的統治,即便是靠近長城一線的那些衛所,最終也都內遷京畿之地了。
而那些當初被打得丟盔棄甲、一路逃竄的北元勢力,百十年後再一次崛起,又一次出現在長城的外面,最後不僅一次次兵臨北京城下,而還俘虜了大明的皇帝。
再說萬曆年的援朝抗倭之戰,打了五六年,把朝鮮救了,把倭寇打走了,可是大明朝除了落得國困民窮、府庫空虛之外,還得到了什麼?
這些歷史上的教訓,都是如今的明朝文官反對對外用兵的理由。
這一次與朝鮮的這個條約,並沒有大張旗鼓地宣傳,而是不動聲色地就簽訂了。
若是公開出來,或許朝堂之上又要亂哄哄地鬧上一番了。
但是醜媳婦始終還是要見公婆的。如今朝鮮使者的到來,早已不是秘密,而且朝鮮使者的來意,也在金尚容、李廷龜等人的刻意渲染下,逐漸傳開了。
所以皇帝還是要召見朝鮮使者的,而且到了元旦大朝會的那一天,朝鮮的使者也是要作為藩國的朝賀使者
《日月當空照中華木速蠻》 第二七九章 使者覲見(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