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三零七章 超級公知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明京師朝堂之上的決定,很快就變成了一道道聖旨,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快速傳到了南京。

作為錦衣衛鎮守南京的南鎮撫司鎮撫使,駱養性從上任以來就對崇禎皇帝惟命是從,因此,在接到了朝廷旨意之後迅速行動起來,短短數日之內,就將南京勳貴忻城伯趙之龍、家居蘇州府的東林領袖錢謙益,以及浙江布政使惠世揚先後逮捕下獄。

而南京戶部尚書鄭三俊、南京禮部侍郎錢士升和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張延登這三位南都重臣,在旨到之日也都免官去職,被勒令留在南京的家中,暫時由錦衣衛監視居住,等待朝廷欽差的進一步調查結果。

一時之間,南京官場之上風聲鶴唳、人心惶惶。

各路官員震動之餘,不少人又開始了新一輪的上書議政,但是這一次的上書議政,卻不再聚焦於朝廷的開海政策了,而是集中在為這些個被免官或者被下獄的江南官員求救說情之上。

當然了,其中不乏對崇禎皇帝的各種批評教育,有的指摘皇帝求治太切、處事草率,有的批評皇帝屢以小過而興大獄,不是朝廷優待大臣之法,還有說皇帝的身邊出了奸臣的,等等。

不過這些南都的官員,也大都只是說說而已,很少有拿辭官致仕威脅崇禎皇帝,威脅京師朝廷的。

敢於這樣做的人,只有一個。

那就是東林黨色彩也十分濃重的南京禮部尚書錢象坤。

錢象坤,是浙江紹興人,萬曆二十九年的進士出身,同時也是翰林出身,是泰昌皇帝信賴有加的東宮官,天啟年間就做過南京的禮部尚書,後來也是因為與魏忠賢作對,被免掉了官職,回家閒住授徒。

天啟七年八九月間,崇禎皇帝一即位,就馬上令他恢復了原官。

原本歷史上,錢象坤還一度被崇禎皇帝請到了北京,做了北京的禮部尚書,並以東閣大學士的身份入閣輔政,可以說是深得崇禎皇帝的信重。

然而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到了北京之後,錢象坤因為參與進了朝堂之上的黨爭,很快就讓崇禎皇帝對他大為失望,不久就被迫辭官回家了。

這一世,崇禎皇帝在登基之後沒過多久就煥然一新,當然不會再讓這個純東林出身的大佬進京入閣輔政了。

也因此,錢象坤在崇禎皇帝即位之後,將他起復原官以來,一直在南京禮部尚書的任上任職。

這個錢象坤也是個人物,在崇禎年間的東南士林之中,與錢龍錫、錢謙益、錢士升三人,並稱“四錢”。

這幾個人,都曾在南京為官,期間常常搞一些文會,搞一些講學,搞一些詩詞唱和,而且廣收門徒、針砭時弊、議論朝政,所以在江南士林之中都很有名氣,屬於明末社會的超級“公知”,江南士林之中的讀書人絕大多數,都是他們的忠實“粉絲”。

或許錢象坤以為憑著自己在江南官場、江南士林之中的影響力,皇帝和朝堂上的大臣們,為了顧忌自己的名聲可能不會處理他。

又或許錢象坤是礙於自己在士林之中的名聲太大,為名所累,不得不上書朝廷,以致仕辭官相威脅,要求朝堂諸公收回成命,赦免錢謙益、惠世揚以及鄭三俊、錢士升等人。

當然,也有可能是他真的想致仕回家。

然而不管怎麼說,錢象坤這樣做,在他看來,都是名利雙收的一件事情。

即便是朝廷既不同意他致仕,也不無罪釋放這些人,他的名聲也只會更大,江南士子哪個不得樹起大拇指,說他一句好。

而即便是朝廷同意他致仕了,他也沒有太大的損失。

對他們這些“公知”來說,朝廷越是打壓他們,他們反而越高興,因為他們會藉著這樣的事情獲得更大的名聲。

而且這個時代裡,**不僅不違法,而且對他們這種人來說,反而是一種文人雅事,崇禎皇帝就是想收拾他,也沒法拿**這種後世慣用的對付公知的方法搞臭他。

然而,錢象坤到底是怎麼想的,到底在想些什麼,在如今這位崇禎皇帝眼裡,卻是根本就不重要。

二月二十五日,崇禎皇帝接到錢象坤的致仕摺子及其諫言之後,一點也沒耽誤,二月二十六日就批准了他的致仕摺子,並在轉給內閣的硃批之中,直接任命了京師禮部左侍郎周延儒為南京禮部尚書。

而到了三月一日的建極殿朔日朝會之後,周延儒就陛辭出發,前往南京接任禮部尚書去了。

至於其他官員上書救援錢謙益、惠世揚等被捕之人,併為鄭三俊等免官之人的摺子,崇禎皇

《日月當空照中華木速蠻》 第三零七章 超級公知(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