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七章 以鄰為壑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內閣諸臣感到驚詫莫名,也讓崇禎皇帝感到憤怒的,不是山西巡撫張曉報告流賊入晉的遲到奏疏,也不是山西總兵王國樑在山西沿黃一線的疏於防範,這些問題雖然都該下旨申斥,但是還不足以令閣臣無語、皇帝憤怒。
真正讓幾位閣臣無語、讓皇帝憤怒的是,山西巡按羅世錦和山西參政裴俊錫的上書。
山西巡按御史羅世錦跟歷史上一樣,在陝北流賊大舉入晉之後,上書崇禎皇帝,指斥陝西巡撫洪承疇和延綏巡撫孫傳庭等人以鄰為壑,說陝北的流賊入晉不是山西官員的問題和責任,而是陝西官員將流賊趕到了山西,應該對此負責的是陝西巡撫洪承疇和延綏巡撫孫傳庭,乃至於三邊總督袁崇煥都要不可推卸的責任。
至於山西參政裴俊錫也跟歷史上所做的一樣,以亂賊都是陝西人為由,要求皇帝下旨讓陝西的官軍入晉作戰,負責把流竄入晉的陝北流賊趕回陝西去,然後再去討論對於流賊到底是剿還是撫的問題。
這兩個人的上書,在原本歷史上是真有其事的,當時把歷史上的崇禎皇帝氣了個夠嗆,而如今陝北的流賊比歷史上提前進入山西,但是這兩個山西官員的腦筋,卻跟歷史上一樣愚昧頑固。
往小了說,這是最為拙劣的一種推卸責任的方法。
往大了說,這是最沒有大局觀的一種表現。
然而就這種素質和覺悟的官員,在明末的官場上卻到處都是。
明末的流賊之所以難以根治,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各地的官員互相推諉,甚至互相拆臺,流賊來了,不是想著去全力剿滅,只是想著怎麼樣把流賊禮送出境。
對大多數明末的地方官員來說,流賊願意去哪裡都行,只要不在治下燒殺搶掠就好,如果燒殺搶掠不可避免,那麼只要流賊不在自己的轄區內紮根就好。
甚至“人人自掃門前雪”都是好的了,更有甚至連“自掃門前雪”都不去做,只等著太陽出來,門前雪自己化掉。
正是這種地方官的不作為、不知恥,造成了流賊隊伍的不斷壯大,與此同時,也讓那些真正想有所作為的文臣武將們一個個疲於奔命,也使得朝廷制定出來的各種還算不錯的戰略計劃,沒有辦法得到哪怕一次真正的執行。
收到山西巡撫張曉的奏報以及山西巡按羅世錦、參政裴俊錫的上書之後,崇禎皇帝很快讓人傳來了內閣和軍機處的幾位重臣。
如今孫承宗卸掉了直隸總督的職務,專任兵部尚書兼軍機大臣,所以也能夠常在軍機處當值了,張惟賢也主動讓出了領班軍機大臣的身份。
而這些內閣閣臣們在京師都有賜給的府邸,所以過年期間,也沒有什麼回老家過年那一說。
說起來,明朝的朝臣也的確不容易,只要當了朝廷的官,那麼基本上就算是遠離了自己的父母親族,除非父母病重或者病死,再或者是丟掉了官職,不然的話,這些明朝的官員們,是很少有機會回到老家去的。
當然了,如果能夠做到朝廷六部侍郎以上的高官,那麼除了父母之外,其他的家人基本上都會陪在身邊了,因為都會在京師皇城之內,賜給府邸。
而沒有朝廷賜宅同時又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官員,多半都會在京師購買田產或者宅院,安置自己家人親眷。
如今的內閣諸臣都是崇禎皇帝看中的人,所以無一例外都在京師皇城之內擁有皇帝賜給的大宅,距離紫禁城也都不願,以備皇帝隨時召見問政。
以李國鐠為首的幾位閣臣到了乾清宮之後,崇禎皇帝很快召見。
這幾個重臣要麼是在內閣當值的,要麼就是在軍機處當值的,因此在皇帝之前已經看過了這幾個山西官員的奏摺,此時皇帝為了這個事情召見,他們也都心知其中的原因。
崇禎皇帝見幾人行過了禮,已經就坐好了,指著自己書案上的奏摺說道:“各位愛卿,都可曾看過山西巡撫以下幾位官員的奏摺?”
內閣首輔李國鐠看了看眾人,見人人點頭,因此說道:“啟稟陛下,臣等皆以看過。”
通政使司轉呈給內閣或者軍機處的所有奏疏,內閣和軍機處的中書舍人們,需要呈送給誰看,以及誰看過了、看過之後有何意見,都會有記錄,但是呈給皇帝的卻是內閣拿出統一意見之後,貼上所謂的內閣票擬,一起由司禮監送給皇帝御覽的。
若是皇帝同意內閣或軍機處的意見,那就批示按照內閣或者軍機處的意見辦理,若是皇帝不同意,那麼就會在票擬之外,直接在奏疏之上硃筆批示如何辦理,然後再轉回給內閣或者軍機處
《日月當空照中華木速蠻》 第二九七章 以鄰為壑(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