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四章 利字作怪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崇禎皇帝聽完張慎言、李友蘭、霍化鵬三人的話之後,又想起了南都和江浙部分官員的奏疏來,把這幾個人聯絡在一起一想,就知道了其中的聯絡。
除了張慎言本身是山西人,與東林黨曾經的那些大佬沒有明顯的瓜葛之外,其他的這些給事中也好,南都的那些官員也好,都與東林黨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鄭三俊即便不是東林黨人,也肯定是東林黨的同路人,要不然也不會被魏忠賢給貶斥到南京去,而惠世揚、錢士升就不用說了,如今的東林黨人之中,除了在野的東林黨領袖錢謙益之外,就數這兩個人位高權重了。
如今京師朝堂之中當然也有很多東林黨的同路人,或者東林黨的同情者、支持者,但是這些人至少沒有偏執到凡事都以黨派立場來對待的程度。
此時,坐在御座上聽完了這幾個人的說法,崇禎皇帝說道:“除了這三人,還有沒有人有話要說?”
皇帝話音剛落,就見一人出列,說道:“臣都察院僉都御史解學龍有本要奏!”
說完這話,解學龍接著說道:“臣以為方才諸位同僚所言,皆因噎廢食、以偏概全之論。朝廷開海通商,與朝鮮、日本,南洋番邦,乃至泰西諸夷互通有無,於國於民皆是利大於弊。
“或許東南沿海諸地會有農田變為桑園之弊,但卻決不至於本末倒置。商事自有商事之規律,絲綢茶葉價高,則百姓轉向種桑種茶,而稻米糧食價高,則百姓自然轉而躬耕田畝。
“臣以為,東南諸省耕地少,而人口稠密,若不轉而為商,不知有多少百姓無以為生。朝廷開海之策,乃是沿海商民福音。對於此事,陛下不必疑慮!”
崇禎皇帝一看,這大明的朝堂上果真還是有明白人的,於是微笑著衝解學龍點了點頭。
解學龍隨即躬身行禮,然後退了回去。
這個時候,崇禎皇帝看見文臣之中又走出一人,這人正是皇帝親自提拔的都察院副都御史賈繼春。
只聽賈繼春說道:“臣賈繼春有本要奏!”
崇禎皇帝知道這個賈繼春是如今朝堂之上東林黨人的眼中釘、肉中刺,有不少朝臣多次上書彈劾他,都被皇帝一一攔下,所以自從升任都察院副都御史以來,一直自詡孤臣,甘當皇帝的傳聲筒和應聲蟲。
崇禎皇帝此時見他出來,知道他不會反對自己,因此微笑說道:“賈愛卿奏來!”
賈繼春說道:“臣諫言之前,有一事想向陛下稟明!只是不知當講不當講?”
崇禎皇帝這是正色說道:“賈愛卿乃是都察院副都御史,天下事未有不可言者。愛卿有話儘管說來!”
這時,賈繼春躬身行禮,然後說道:“臣聞隆慶開海之初,朝堂之上也曾多有爭論。當時反對者所言利弊,與方才諸位同僚大同小異。而反對者所擔憂之本末倒置、綱常敗壞等情狀,如今已七十有餘年,未見有何淪喪,而東南諸省仍為我大明財賦重地。
“而泰西諸夷傳入我大明之佛朗機炮、紅夷大炮、燧發火槍,此時皆已成為我大明東御建虜、西平賊亂之軍國利器。是以臣以為,開海通商,以我源源不斷之絲綢、茶葉、瓷器,換取南洋之稻米、泰西之器械,臣以為百利而無一害也。”
說到這裡,賈繼春再一次躬身行禮,然後說道:“所以,適才諸位同僚反對之言,臣百思而不得其解,以臣之間,其中多有聳人聽聞之嫌疑。”
聽到這裡,崇禎皇帝很確定,這個賈繼春肯定是話裡有話了,於是不失時機地問了一句:“賈愛卿以為其中究竟有何嫌疑?”
賈繼春聞言,心知這一次又押對了皇帝的心思,於是頓時輕鬆下來,沉吟著說道:“隆慶開海之初,反對開海者雖冠冕堂皇,說了很多理由,但歸根結底,不過是一個利字在作怪!
“朝廷開海雖然對沿海商民,對朝廷稅賦皆有利,但唯獨對東南豪門鉅商極其不利。朝廷開海,普通商民皆可出海貿易,海貿從此再無財貨壟斷之暴利。
“陛下乃百年不遇之英主,自當知道,海禁未開之前,東南民間海貿屢禁不絕,不少東南沿海一些豪商巨賈與海盜勾結,大搞走私貿易,因其壟斷暴利,多有富可敵國者。
“這些人本當支援開海,但實際上卻是隆慶開海反對最烈者。他們以重利結交朝臣,由朝臣出言反對。最終東南沿海數千裡海疆,只開一月港而已,其餘各地終是不了了之。此陳年舊事,陛下若有心,查閱隆萬以來實錄即可。”
聽到這裡,崇禎皇帝說道:“賈愛卿可知當年朝臣之中
《日月當空照中華木速蠻》 第三零四章 利字作怪(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