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八章 殺是不殺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多虧了凌濛初讓陶根厚帶下上來的字條,要不然的話,經過漫長寒冬倖存下來的,兩萬左右的亂民,突然下山,一定會給長興縣乃至湖州府帶來很大的負擔,甚至可能會因為安置不慎,而重新引發新的變亂。
好在提前準備二百口大鍋,用來加水煮粥,同時也讓張存仁的浙江衛所兵在附近上的山上砍伐了大量的毛竹,用毛竹扎進地裡做成圍牆,在下山道路附近的開闊地上,建起了數個簡陋的營地。
當閩浙總督溫體仁、浙江巡撫範景文帶著最後的軍隊和糧食,從杭州城趕到牛頭山下的時候,正好看見成群結隊的亂民下山。
這些這些亂民蓬頭垢面、衣衫襤褸,形同乞丐,但是人數之多卻超過了溫體仁和範景文的想象。
這麼多原本溫順的百姓寧遠上山從賊,都不遠轉往東番安置,每每想起這一點,就讓這兩人感到慨嘆不已。
東番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即使冬季也是溫暖如春,凡是在那裡紮下了根的移民,很快就會明白官府這麼做是為他們好,所以雖然仍有人往回逃跑,但更多的人還是接受了朝廷的安置,在那裡墾荒種地。
再說東番島距離浙江沿海並不算遠,乘船出海雖然仍有風險,但好在路途很近,又是直接乘坐鄭家的船隊出海,所以被海盜搶劫或者屠殺的機率微乎其微。
而眼下,這些抗拒出海安置的亂民,就是想去東番島安置,都不一定有這個機會了。
如果還是把他們送到東番島上去,那麼對此前老老實實接受安排的災民來說,就是一種不公平的對待。
在這個問題上,溫體仁與範景文持有同樣的觀點,眼前這些亂民,畢竟殺光造反了,他們都是罪人,不應該與其他沿海災民一樣安置到東番島山,否則東番島在沿海百姓的眼中豈非成了殺光造反的流放地。
溫體仁和範景文到了牛頭上下,蔡懋德、張存仁、趙建極等身在此地的大小官員自然趕緊前來迎接。
一行人來到蔡懋德的中軍大帳之中說話。溫體仁在大帳之中的主位上坐下,聽了蔡懋德關於整個招撫過程前前後後的報告,然後見了立下大功的凌濛初,以及下山受撫的屠阿醜和程宰二人。
蔡懋德從千里鏡裡看到了凌濛初之後,很快就透過射箭,驅散了擁擠在土牆裡面的亂民,給凌濛初等人清理出了一條出來的通道。
等凌濛初出來報告了整個情況之後,蔡懋德放下心來,隨即讓張存仁、鄭芝虎掘開一段土牆,添上一段壕溝,陸陸續續地放亂民出來。
而屠阿醜和程宰二人跟著凌濛初下山之後,帶著麾下來到蔡懋德的大營門前,先是放下了武器,然後獻上了那些反對招撫者的人頭作為投名狀,最後自縛雙手,一副負荊請罪的模樣,等待處置。
蔡懋德對屠阿醜、程宰二人當然絕無好感,對他這樣的進士文官來說,殺官造反最是大逆不道,是他們內心深處絕對無法容忍的事情。
但是為了招撫這兩萬亂民,蔡懋德曾當著麾下文武的面當眾許諾降者免死,而且還承諾立功者賞。
屠阿醜、程宰率眾與反對招撫的周國能、陳大郎等人火拼,併成功地殺掉了這些人,這算不算是立功呢,要不要給予獎賞呢?
除了凌濛初之外,浙江總兵張存仁、湖州知府趙建極以及鄭芝虎等人的意見,全都是斬草除根、永絕後患。
但凌濛初的一番話,卻也非常有道理,朝廷要是不講一點信譽,那麼朝廷如何能夠長治久安,屠阿醜、程宰就算是罪該萬死,然而既然之前承諾了降者免死,那就不該這個時候殺了他們。
當溫體仁、範景文這兩個大員到來之後,同樣的問題又擺在了這兩個人的面前。
殺還是不殺,這的確是個問題。
對於這樣的聚眾作亂,朝廷不是沒有規矩,如何處置,也不是沒有先例。
比如十一抽殺法的推行,就是專門針對這種聚眾作亂的問題而設計的。
溫體仁剛到這裡,就遇到這樣的問題,心裡也是難以決斷,此時在大帳之中召集相關人等議事,就把這個問題提了出來。
溫體仁說道:“如今浙西之亂已經平定,諸位平亂之功,本官自然會盡快如實報告朝廷。想來陛下也定會論功行賞。此事可暫且不提。”
說完這話,溫體仁看了看帳中諸人,接著說道:“如今我們就來說一說,牛頭山上的亂民,以及這些亂民的骨幹頭領,比如這屠阿醜、程宰,該不該治罪,又該如何治罪。”
說到這裡,溫體仁看著蔡懋德說道:
《日月當空照中華木速蠻》 第三二八章 殺是不殺(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