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三一四章 江陰奇才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個奇人叫作徐弘祖,一輩子連個秀才都沒考上,但在後世卻比絕大多數的進士都更有名氣,也更有價值,甚至被人稱作千古奇人。

徐弘祖是南直隸江陰人,而周延儒是南直隸宜興人,這兩個地方距離很近,後世都屬於無錫,所以徐弘祖知道周延儒這個狀元之才,而周延儒也知道這個名滿鄉里的雜學奇才。

因此,徐弘祖見萬曆末年名滿天下的狀元公、新任南京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親自登門延請,也沒有多作推辭,就跟著周延儒到南京國子監上任去了。

這個徐弘祖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徐霞客。

崇禎皇帝是在指點兵部職方司郎中牛聚明等人制作地形沙盤的時候,突然想起這個明末地理學家的。

周延儒陛辭之時,崇禎皇帝也向他提起了徐霞客的大名徐弘祖,一提之下,周延儒自然也知道這個人是誰,因此才有了到南京上任之後的江陰之行。

而徐弘祖這類奇才的存在,也恰恰說明明末的江南地區風氣開放,雖然發端於東林的那種崇尚清議的氛圍十分濃厚,但卻依然存在著各種各樣派,即使不大規模引進西學,只要朝廷重視引導,也依然有著自行改變和改善的空間。

徐霞客生在南直隸江陰縣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祖祖輩輩都是讀書人,到他的父親這一代科舉失敗,沒有出仕,但是老徐家家裡很富有,所以他的父親也無心科舉,喜歡四處遊歷名山大川。

徐霞客跟著他的父親徐有勉,走遍了南直隸的山山水水,直到十八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為止。

然而,他跟他的父親一樣無心科舉,雖然迫於家族的壓力,唸書唸了幾年,但是一無所獲,別說進士了,連個縣學的童生都沒考上。

好在老徐家還算富裕,衣食無憂,而他的母親也開明,見他實在是無心仕途,久而久之也就乾脆放任不管、聽之任之了。

所以,徐霞客在二十二歲那年,放下了手中的四書五經,正式開啟了他遊歷天下江河、記錄山川地理的旅程。

而這一旅程,一直持續了三十多年,直到他在崇禎十四年春病死,才算結束。

如今的這位崇禎皇帝,當其尚在後世之時,心中最佩服的,就是華夏民族歷史上具有冒險精神的探險家了,其中玄奘法師算一個,遊歷西域到天竺,留下了一部《大唐西域記》。

另一個就是徐霞客,走遍華夏名山大川,甚至大西南的很多偏遠角落,留下了另外一本地理鉅著《徐霞客遊記》。

華夏曆史上敢於冒險的人不少,比如張騫、蘇武,但是這些人在出使西域或者塞北大漠返回之後,卻並沒有詳詳細細地記錄沿途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白白浪費了他們寶貴的經歷。

若說玄奘法師西行,主要目的不是地理大探險,而是求取佛經,寫下沿途見聞不過是個副產品的話,那麼與此完全相反的是,徐霞客的遊歷山川江河,則是完全自覺的地理大探險行為,這一點尤其珍貴。

當週延儒慕名來到江陰南岐一帶尋訪徐弘祖的時候,徐弘祖也就是徐霞客剛於不久之前結束了他在山陝河南歷時一年的遊歷,回到江陰的家中探望年邁的母親。

這個時候的徐霞客已經四十二歲了,而他在大明各地的遊歷,前前後後也已經持續了整整二十年了。

與此同時,他也在江陰的家裡剛剛完成了其《遊記》塊頭最大的前三卷。

後世的《徐霞客遊記》被人整理之後保留下來的一共十幾卷,不同的版本有所不同,但字數最多的一個版本也只有六十多萬字。

而實際上,徐霞客三十多年的遊歷期間斷斷續續編撰記錄的遊記,一共有二百四十多萬字,共六十多卷。

這一世,有了如今這位崇禎皇帝的關注,徐霞客接下來的旅途當然會順暢上很多,而且其辛辛苦苦考察得來的地理記錄,也不會因為他的病死而散落丟失。

徐霞客無心科舉,但卻並不意味著他不想當官。

老徐家最初也是官宦出身,並且世世代代都是江陰的大地主,據說田產最多的時候達到過四萬畝,但是從明中期徐霞客高祖之後,上百年間,老徐家沒有出過一個進士,多數子弟都是止步於舉人。

到了他父親這一代,兩個舉人都考不上了,到了他這一代,居然兩個秀才也考不上。

雖然他志不在此,但多多少少心裡有些遺憾。

如今新任南京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周延儒親自到江陰南岐來請他出仕,他自然是欣然前往。

不過令他沒有想到的是

《日月當空照中華木速蠻》 第三一四章 江陰奇才(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