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四十章 震驚的圖紙 (第1/2頁)

飄依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圖紙啊?難道你們建屋造房的,不需要圖紙嗎?”

張正書也愣住了,那個倒黴蛋沒有這方面的記憶,這圖紙是他自己根據前一世的經驗腦補出來的。在後世,只要是建築,不管是什麼建築都好,建造之前一定是有圖紙的。沒有圖紙的建築,能建得好?反正張正書是不相信的,可能古代的工匠,有特殊的技巧吧?

“小官人,這法式圖我等也知曉,可這法式圖,我們看不明白啊!”一個營造匠皺著眉說道。所謂的“法式”,就是標準格式的意思。“法式圖”也很好理解,就是標準的圖紙。

張正書一愣,喵喵喵,看不懂?不會吧,他自認這已經是最規範的圖紙了,正面圖,平面圖,側面圖和透檢視都有,連規格都表明了,只要是有點經驗的人,怎麼會看不出來?

“你們哪裡不明白?”張正書也鬱悶啊,精心畫出來的圖紙,居然被人說不認識。

“小官人,這法式圖一般就一個,你這畫了四個,難不成要建四個茅棚不成?”

面對這些個營造匠的發問,張正書明白了,原來不是他畫得不好,而是這些營造匠根本不明白這圖紙的妙用。

“你們且看,這叫平面圖,意思就是從正面看去,這茅棚是如此模樣的……”

張正書逐個開始講解了起來,“這個是側面圖,也就是說,從側面看過去,茅棚是這樣的;這個是平面圖,也就是從上空俯瞰下來,茅棚裡面的這樣的;最後這個透檢視呢,就是從這個角度看過去,包括裡面的所有東西都看得清清楚楚。這個是規格,你們都應該知道的了……”

張正書講解完了之後,見這些個營造匠還是呆滯的模樣,不由得皺起了眉頭:“怎麼,我說得還不夠清楚嗎?”

“不不不,小官人,你這法子是從哪裡學來的?這……這簡直就是為我們營造匠量身裁剪的啊!”

這些個營造匠很是激動,一窩蜂圍了上來,張正書差點以為他們想要來一個“皂滑弄人”了。

“莫急莫急,此法……是我,是我自己想出來的,既然你們覺得有用,便授予你們罷!”張正書知道,有宋一代,工匠的地位還算可以。但是到了明清時,工匠的地位就一降再降了。為什麼?都怪朱重八朱元璋,他弄出個戶籍制度,將天下人分成官籍、民籍、軍籍、監籍、灶籍、匠籍,因此,明代工匠社會地位十分低下。而且更要命的是,明代常常把罪犯的家屬充為匠籍,造作工役,以囚人罰充。戶籍制度,就是打在老百姓身上的烙印,每個人在出生之時,已分成三六九等。這樣的一個社會,科技能有進步,那才是怪事。

所以,中國在唐宋時期,科技還算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但是到了明清時,已被西方趕超了。這裡面,除了儒家天生排斥工商之外,就要怪這個戶籍制度了。

現在,張正書把後世的一些成熟的方法傳開,或許能幫助科技再進一步。雖然只是小小的一步,但也比古人盲人『摸』象,一步步『摸』著石頭過河要好。

於是乎,這些營造匠都忘了此行的目的,先是跟張正書學起了怎麼畫圖紙。

不得不說,這些營造匠的基本功十分紮實,經張正書一點撥,他們就能舉一反三了,甚至很快超過了張正書這個“師父”。

沒辦法,這東西就是一層窗戶紙,捅破了基本沒有什麼秘密可言的,這些營造匠的實踐經驗又非常豐富,結合經驗這麼一看,就能明白這圖紙的畫法了。

管家張通見他們一個教,幾個學,興致盎然,也識趣的沒打擾。

末了,一個營造匠才想起來要做正事的:“哎呀,小官人,我們光顧著學這法式圖了,差點忘了正事。你放心,這茅棚我們一定盡全力做到最好!”

張正書卻笑道:“不急不急,我設計的這茅棚,可是能拆卸的。你們看,這裡的茅草用麻繩捆紮,留出個圈來。如此反覆捆紮好茅草後,再用麻繩穿過留出來的圈,再拉緊,便能不透風了。如此做的好處是,拆卸簡便,可反覆利用。不瞞你們說,過得一個月,我將在李家村那千畝田地上,造幾十個大茅棚。今日這個,不過是牛刀小試罷了。”

這些個營造匠一聽,都面面相覷:“小官人,這茅棚可有大用?”

“用以冬日種菜!”張正書覺得這沒什麼好隱瞞的,“今年隆冬,且看我張家,為汴梁城供應時蔬,起碼在數千斤!”

“嘶……”這些營造匠倒吸了一口冷氣,心中皆道,不愧是“大桶張家”,一出手就是大手筆!

接下來,就是這些營造匠的展

《大宋官家是什麼意思》 第四十章 震驚的圖紙(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