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三十章 敗家子 (第1/2頁)

飄依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農耕文明之所以能吊打遊牧文明,從來都是科技上碾壓才辦得到。漢朝就不用說了,用鐵器對上青銅器,匈奴被打跑了。唐朝的陌刀,弓弩等武器,精良程度不是突厥、高句麗能比的,所以都打贏了。但是到了宋朝呢?武器方面,有大量漢民的契丹就不說了,連西夏,甚至後來的金國,都在武器上也能和宋朝平起平坐。再加上宋朝沒有多少戰馬,在騎兵為王的時代上,宋朝註定是無法贏得戰略上的勝利的。要不是宋朝還有個黑科技——“神臂弩”,估計真的就被吊打了。

“不過,即便沒有技能,這個黑、火『藥』的配比,還是能弄出來的……”

任誰都想不到,上一秒張正書還在打著種田種地的主意,下一秒張正書已經聯想到科技樹上面去了,還要放出一個能屠戮無數生命的惡魔。要是被身旁的管家張通知道的話,肯定會認為——小官人真的是被人打傻了,而且成了瘋子。

不過,就算是現在,管家張通也不覺得張正書有多正常,甚至覺得他很敗家。

“小官人,你這就虧了啊!”

面對這樣一個敗家子,管家張通能怎麼辦呢?只能抱怨兩句了,反正“大桶張家”以後都是張小官人的了,揮霍不是常事嗎?看看,張根富年輕時,在青樓為買行首一笑,豪擲千金也是常事。相比較來說,張正書這點揮霍,就根本不算什麼了。

但問題是,對那些泥腿子這般好,管家張通心中還是有膈應的,覺得十分不爽。

“虧?什麼虧了?”

張正書還沒從攀科技樹的設想中回過神來,隨口反問了一句。

“小官人,你算算這筆帳啊,種甚麼,這千畝田地,一月能入幾錢?那些佃戶,你給如此高的工錢,這還不虧?”管家張通算過了這筆帳,心疼地說道,“千畝田地,一年收入不過五千餘貫,除去夏秋兩稅,加耗,只餘三千餘貫。摺合一月,不過二百五十貫錢。若是一戶佃戶有三、四人上工,豈不是要給六、七貫?這豈能不虧?”

不得不說,管家張通的計算還是很好的,按照他的這個計算,張正書這做法不但沒有賺頭,反而要虧很多錢。

怪不得那些佃戶火急火燎要重新籤租契了,擺明了是要佔便宜啊!

但是,現在說誰佔誰的便宜,還太早了點。

租契上寫明瞭,如果有出工不出力的行為,則酌情扣減工酬,甚至只是“忙時”,才另外僱人的。真正做工的,也不過是那四、五十個青壯罷了。當然,若日後張正書鼓搞出了水力紡織機,這個租契就很有用了。

起碼,不用張榜,都能找到不少『婦』女來紡織廠做工。

別人不知道,張正書卻是知道的,現在的棉,可是能和絲綢平起平坐的布料,甚至在冬天的時候,汴梁城中的豪奢之戶,以穿棉衣為榮。如果張正書紡織出的棉料,再弄個成衣廠,做成一件件成衣,那利潤……嘖嘖嘖,是種田的十倍,甚至百倍!

這樣看的話,給這樣的工錢不帶不虧,反而大賺特賺。

想想看,青壯去伺候棉花,『婦』女到紡織廠、成衣廠做工,一張租契就買斷了他們未來十年,工錢還只是區區兩貫一個月,豈能不賺?當然了,張正書也不是什麼黑心商人,效益好了之後,肯定會給他們提工錢的。

只是這樣的計劃,張正書覺得管家張通理解不了,所以隻字未提,只是說道:“通叔,你且寬心,我自有主張。對了,通叔可有渠道,往嶺南、閩南一帶,與我尋來一種叫‘白疊子’的種子?”

“‘白疊子’?”管家張通有點發愣,“這是何物?”

張正書也有點驚奇,難道這個時候的宋人不知道棉花?翻查了一下系統裡面的“種田術”,他才說道:“這‘白疊子’,原是高昌、天竺傳來之物,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發,名曰‘白疊子’,取織以為布,布甚軟白。是了,唐人又稱其為‘白疊布’、‘木棉裘’……”

這麼一說,管家張通恍然大悟:“小官人所說的,可是‘南貨’?”

“‘南貨’?”張正書想了想,“我不甚清楚,但其如稻穀般高,結果為白繭,白繭可織布。”

管家張通點了點頭:“那便是了,只是此物只在嶺南,移植至汴梁,恐不能生啊!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南貨’雖貴,可萬一歉收,豈不有虧?”

對於這個顧慮,張正書一點都不擔心。因為事實早就證明了,後世北方產的棉花,遠比南方要多,更別說汴梁城外的農田了,基本都是黃河的灘塗,土地肥力充足,種棉花那是

《大宋官家是什麼意思》 第三十章 敗家子(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