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2章 周宣王姬靜的一生 (第1/1頁)

青燈不歸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周宣王姬靜,姬姓,名靜,一作靖,是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其在位時期對西周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以下是對姬靜一生的詳細概述:

一、早年經歷

出身背景:姬靜是周厲王之子,出生在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

避難與成長:在周厲王時期,因暴政 引發國人暴動,周厲王逃離鎬京,太子姬靜在召穆公的保護下倖免於難。此後,姬靜在召穆公家長大,並在周厲王去世後被擁立為王。

二、統治時期

政治措施

整頓朝政:姬靜繼位後,立即著手整頓朝政,任用了一批賢臣如召穆公、尹吉甫、 仲山甫等輔佐朝政,使周王室得以恢復威信。

廣開言路:他鼓勵諫言,致力於安頓百姓,修繕武器,並興畋狩禮樂,效法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的遺風。

軍事成就

討伐夷狄:姬靜在位期間,多次 發動對周邊部族的戰爭,包括獫狁、西戎、淮夷、徐國和楚國等,使西周的國力得到短暫恢復,史稱“宣王中興”。

重要戰役:他派遣南仲、秦仲、召穆公、尹吉甫、方叔等將領,陸續討伐周邊部族,取得了多次勝利,如尹吉甫在彭衙擊敗獫狁,虢季子白在洛水北岸大敗獫狁等。

社會影響

恢復秩序:透過一系列政治和軍事措施,姬靜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周王室的威信和秩序,使諸侯重新朝見天子,四夷鹹服。

社會危機:然而,由於連年征戰消耗國力,以及姬靜晚年獨斷專行、不進忠言、濫殺大臣等行為,宣王中興的局面並未能持續太久,為西周在周幽王時期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三、晚年與去世

晚年昏聵:姬靜晚年多次對周邊部族用兵,但大多以失敗而告終,如千畝之戰大敗於姜戎,南國之師全軍覆沒。這些失敗加劇了西周王朝的社會危機。

去世:前782年(周宣王四十六年),姬靜去世,其子周幽王姬宮湦繼位。關於姬靜的死因,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他遊獵圃田時,被杜伯的冤魂所殺。

綜上所述,周宣王姬靜的一生經歷了從避難成長到整頓朝政、發動戰爭、恢復秩序再到晚年昏聵、去世的過程。他在位期間雖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因晚年錯誤決策而加速了西周的衰落。

姬靜晚年昏聵的具體原因可以歸結為多個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政治決策失誤

獨斷專行:姬靜晚年逐漸變得獨斷專行,不再像早年那樣廣開言路,聽取賢臣的建議。這種行為導致了許多錯誤的政治決策。

不納忠言:面對大臣們的諫言,姬靜往往置若罔聞,甚至對忠臣進行打壓。例如,虢文公和仲山甫都曾勸諫姬靜不要廢棄藉禮和普查人口,但姬靜均未採納,反而堅持己見。

二、軍事上的失敗

連年征戰:姬靜晚年多次對周邊部族用兵,但大多以失敗而告終。這些失敗不僅消耗了西周的大量國力,還削弱了周王室的威信。例如,在千畝之戰中,周軍大敗於姜戎,南國之師全軍覆沒,姬靜在奄父的幫助下才得以突圍。

戰略失誤:姬靜在軍事上的決策也存在問題,如不顧實際情況強行發動戰爭,導致軍隊損失慘重。這些失敗進一步加劇了西周的社會危機。

三、內部矛盾加劇

破壞禮制:姬靜晚年還親自違反周禮中的嫡長子繼承製,偏愛公子戲並立其為魯國太子,這一行為引發了魯國內亂並導致周天子聲望大減。此外,他還干涉其他諸侯國內政,加劇了周王室與諸侯國之間的矛盾。

君臣關係緊張:由於姬靜的不納忠言和獨斷專行,許多賢臣被疏遠或打壓,導致君臣關係緊張。這種緊張關係進一步削弱了周王室的統治基礎。

四、個人性格因素

晚年昏聵: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權力的鞏固,姬靜的性格逐漸變得剛愎自用、不聽勸諫。這種性格變化使得他在晚年更加容易犯下錯誤決策。

綜上所述,姬靜晚年昏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決策失誤、軍事上的失敗、內部矛盾加劇以及個人性格因素等。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導致了西周王朝在姬靜晚年時期的衰落和危機。

《華夏曆史故事》 第12章 周宣王姬靜的一生(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