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63部分 (第1/4頁)

世紀史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拍曇壯劍�1784)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在此以前,此書一般都題為《石頭記》,此後《紅樓夢》便取代《石頭記》而成為通行的書名。

《紅樓夢》的版本有兩大系統。一為“脂本”系統,這是流行於約乾隆十九年(1754)到五十六年(1791)間的八十回抄本,附有“脂硯齋”(作者的一位隱名的親友)等的評語,故名。現存這一系統的本子有十幾種。另一為“程本”系統,全書一百二十回,由程偉元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初次以活字排印(簡稱“程甲本”),又於次年重經修訂再次以活字排印(簡稱“程乙本”),以後的各種一百二十回本大抵以以上二本為底本。這種本子的後四十回,一般認為是高鶚續寫的,但也有人對此表示懷疑。高鶚(約1738—約1815)字蘭墅,別署“紅樓外史”,漢軍鑲黃旗人,乾隆六十年(1795)

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讀。後四十回的藝術水平較前八十回有相當的差距,但比起其他名目繁多的紅樓續書仍高出許多。它終究給《紅樓夢》這部“千古奇書”以一種差強人意的完整形態,滿足了一般讀者的要求。因而,這一系統的本子也就成為《紅樓夢》的流行版本。

二、《紅樓夢》是怎樣的書

在中國過去的年代中,由於儒家經學傳統的影響,只要是一部比較優秀的著作,許多人總喜歡從中搜尋出文字之外的“微言大義”來,而不肯承認一部完全從日常生活著筆的文學作品,本身足以包含不朽的價值。《紅樓夢》問世以後,流傳日廣,穿鑿附會之說也日多。或認為此書是影射清初大學士明珠家事,或認為是影射清順治、康熙兩朝的歷史,或認為是影射董小宛與順治帝事;而近世學者蔡元培,還提出此書是寓含民族意識、提倡反清排滿的政治小說(見《石頭記索隱》)。到了王國維、魯迅、胡適,對《紅樓夢》的研究雖各具不同的眼光,但都歸結到小說的藝術價值上來了。

《紅樓夢》以愛情故事為中心線索,在賈府這一世代富貴之家從繁盛到衰敗的過程中,寫出以賈寶玉和一群紅樓女子為中心的許多人物的悲劇命運,反映了具有一定覺醒意識的青年男女在封建體制和封建家族遏制下的歷史宿命。這裡麵包含了曹雪芹自身的家族和個人背景,以及他對人生的認識。

關於為什麼要寫這樣一部小說,即小說的主旨是什麼,作者在小說的開頭就有明確的交代:

作者自雲: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自又云: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何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哉?實愧則有餘,悔又無益之大無可如何之日也。當此,則自欲將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絝袴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談之德,以至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閨閣中本自歷歷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一併使其泯滅也。

這一段自白包含三層意思,並由此構成小說中最重要的三層意蘊:一是家族在腐敗中走向破落,繁華成空;二是個人的稟性趣味與家族和社會的要求相背離,以至人生失落,無所歸依;三是回顧如夢人生時,唯一值得懷念的,是一群“閨閣女子”,因此最令人悲悼的,也就是她們的悲劇命運。在特定的環境和遭遇中,當個人的價值難以實現甚至無法確定時,在異性中追求感情的滿足,並透過對愛情的體驗乃至幻想來感受生命的美好,這是古今中外文學反覆描述的人類生活現象。《紅樓夢》正如書名所提示的,是寫了一場由女性的光彩所映照著的人生幻夢;又正如作者以“悼紅軒”為書室名所提示的,是寫了對由女性所代表的美的毀滅的哀悼。但是,《紅樓夢》卻不能簡單地視為言情小說。女性的美好、愛情的可貴,正是作為以男性為代表的社會統治力量和正統價值觀的對立面而存在的;所謂“美的毀滅”,也不僅是難以預料的命運變化所致,而更多的是由於後者對前者的吞噬。在描寫愛情故事的同時,作者反映了廣大的社會生活面和深入的人生體驗,表現了不同人生價值觀的衝突,從而賦予這部小說以深刻的意義。

《紅樓夢》的全部故事情節是在賈府的衰敗史上展開的。

雖然作者對這種衰敗作出類似虛無主義的解釋,所謂“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所謂“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但作為天才的

《中國文學史線上閱讀》 第16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