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外部威脅初現端倪 (第1/2頁)
杜發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冬月的寒風凜冽,皇城外已是千里冰封,而更北的邊境線上卻湧動著一股異樣的氣息。北疆邊防傳來急報,鄰國燕地軍隊突然在邊境集結,規模之大、動作之快,令駐守將領措手不及。訊息傳回朝中時,滿朝文武頓時陷入一片譁然。這一異動無疑是一場考驗,而朝堂的目光很快落在了剛剛開始主持內外事務的皇后晚晴身上。
大朝會上,邊境軍情的奏章被遞上御座,皇帝眉頭緊鎖,將目光掃過下方的大臣。兵部尚書率先站出,建議即刻調集軍隊增援邊防,以應對可能的突發衝突。而戶部尚書卻連連擺手,表示國庫因去年天災開支頗重,若貿然大動干戈,將給朝廷財政帶來更大壓力。一時間,朝臣各抒己見,主戰與主和兩派爭執不下。
皇帝側首看向晚晴,微微頷首示意:“皇后對此事怎麼看?”
晚晴從座位上緩步起身,目光掃過殿內眾人,語氣沉穩而堅定:“臣妾以為,邊境局勢雖危,卻不宜倉促決斷。眼下敵方並無進攻跡象,或許這只是虛張聲勢,意圖試探我朝反應。在此情形下,不宜妄動刀兵,而應以穩為主,查明實情,再行應對。”
此言一出,朝中爭執稍緩。然而,兵部尚書提出反駁:“皇后所言雖有道理,但若敵軍趁虛而入,我軍未做好準備,豈不是自招禍患?”
晚晴從容答道:“兵部所慮甚是,但臣妾已另有安排。此事應分兩步處理:一方面,秘密調遣周邊駐軍,加強邊防力量,以備不時之需;另一方面,派出使臣,與燕國交涉,探明其真實意圖。如此內外兼顧,既不示弱於敵,又能避免過早開戰。”
皇帝聽後,緩緩點頭:“皇后之策甚好,就依此行事。”
當晚,朝廷緊急制定了相關策略,並由皇帝御筆下旨。晚晴親自過問細節,確保軍隊調動既迅速又隱秘,同時挑選了一名擅長外交的中書舍人,帶著厚禮趕赴燕國,希望透過談判化解危機。
幾日後,訊息傳回,燕國使節承認邊軍集結,但辯稱只是“例行操練”,並無入侵之意。然而,晚晴卻從使者帶回的細節中察覺到不同尋常之處。她立即召集一批信得過的幕僚分析當前局勢,透過多方訊息得出結論:燕軍的“操練”確實並非進攻準備,而更像是對邊境地區的一場威懾行動。
“他們想要什麼?”這是晚晴丟擲的關鍵問題。
透過翻閱近年來的邊境事務記錄,晚晴發現燕國最近幾年因氣候異常,糧食產量銳減,境內饑民流竄,而她提出的惠民政策已讓我朝邊境地區的民眾生活有所改善。燕國此舉,很可能是為緩解內部壓力,透過軍事威脅迫使大齊割讓邊境土地,或是提供糧草援助。
晚晴將這一分析遞交給皇帝,並提出解決方案:“與其坐等對方繼續施壓,不如主動出擊,以外交手段化被動為主動。臣妾建議派遣更高階別的使者,同時送去部分糧草,表示友好,卻以暗示對方,若有進一步威脅,我朝必將以武力回應。這樣既可表明我方誠意,又能化解其對邊境地區的覬覦之心。”
皇帝採納了晚晴的建議,並任命一名頗具威望的老臣為特使,親赴燕國。與此同時,晚晴親自督促邊防部署,確保一旦談判破裂,大齊能夠迅速應戰。
邊境軍情讓朝廷上下繃緊了弦,而後宮之中也未能置身事外。太后私下召見晚晴,語帶憂心:“晴兒,邊境之事非同小可,哀家雖不懂朝中事務,但畢竟兵戎相見從來非易事,你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晚晴垂首答道:“母后放心,臣妾深知此事關乎國之安危,定不敢懈怠。”她心中明白,邊境風波不僅是對朝堂的考驗,更是對她皇后之位的考驗。一旦此事處理不當,她在朝堂上的威信必然受損,而那些對她不滿的大臣更會趁機掀起更大的風浪。
經過十餘日的交涉,特使終於從燕國歸來,帶回了一封由燕王親筆所書的信函。信中雖言辭恭敬,但卻隱含試探與警告之意,提到燕國“民生多艱,望貴朝施以援手”。晚晴敏銳地察覺到,這正是對方的真實意圖所在。
於是,晚晴再次向皇帝建議:“燕國確有內憂,我朝不妨藉此機會,答應有限度的援助,既可緩解其國內矛盾,又能展現我朝的仁德。但與此同時,應透過使節傳遞明確訊號:我朝雖願與鄰為善,卻絕不容許任何威脅邊境安寧之行為。”
這場危機在一系列巧妙的外交手段下,逐漸得以化解。燕軍的集結最終撤回,而我朝的邊防部署也因這次事件得到了全面加強。然而,晚晴心中卻並未因此而鬆懈,她深知,這只是一個開始。鄰國的覬覦不會因為一次小勝而終結,而朝中那些
《鳳棲長安房產證》 第3章 外部威脅初現端倪(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