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九邊謀略 (第1/4頁)
井底之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等徐光啟三人重新落座以後,皇帝覺得這個座次順眼多了,心情又重新變的愉悅。皇帝說道:“朕喚你們前來,並不是要聽課、聽講的。現如今遼東局勢危在旦夕,朕心焦慮啊。三位老師都是懂得兵略的大才,可否替朕分析一下遼東的局勢,以及我大明應該怎麼應對咄咄逼人的東虜啊?”
聞言,三人面面相覷,越發拿捏不準小皇帝的心思。他一會兒執著於排座次這樣的細微小事上,一會兒又說經筵不講了,讓咱們聊聊東邊的戰局吧。前前後後,皇帝的思維跨度如此之大,著實令徐光啟三人有些猝不及防。
既然無法揣摩到上意,那麼就只要走一步看一步了。
這一次,徐光啟率先開口。其實對於遼東局勢的分析與看法他來時並沒有準備腹稿,之所以還要硬著頭皮第一個衝上去,實在是情勢所迫。皇帝破著撥了王象乾、孫承宗的面子,也要將他排在三人中的首位,不可謂不器重啊。假如這時候不搶先發言,表明忠心,那在皇帝心目中難免留下一個不求上進,不體恤君心的印象。
徐光啟開口道:“東虜之於朝廷,癬疥也。區區東虜軍民不過二三十萬,且一群率獸食人,不知禮儀教化之輩,即便偶乘東風,小勝一籌,佔得先機也不足掛齒。東虜者毗鄰我大明與蒙古諸部落,且與咱們跟蒙古人都不太對付。此三者:戶寡、民刁蠻、樹敵眾多,皆我大明之福,多加利用之下,定能全勝。”
“而我大明肘腋之患,心腹之患者何也?乃九邊糜爛,將門林立,近乎割據。邊軍邊民只識邊將邊帥而不知有大明皇帝!”
聞言,王象乾跟孫承宗都是大吃一驚,一副驚訝的模樣望向徐光啟。這倆老頭心說,我勒個乖乖,像徐大人您這種嘴炮黨怎麼之前就沒被東林黨、三黨、昆黨、宣黨他們給發掘出來呢?好嘛好嘛,一上來就給皇帝丟擲了類似唐朝末年“藩鎮割據”的大嘴炮!
特別是身為東林黨人的孫承宗,望向徐光啟的眼神那是相當的熾熱啊。
人才啊!
孫承宗喟嘆道。如此嘴強王者,假如能加入俺們東林黨,那可真是如虎添翼啊。
皇帝似乎還真的被說動了,他蹙起眉頭,喝道:“說下去!”
徐光啟深吸了口氣,腦海之中浮現出這些年來自己派人監視田弘遇跟東虜做貿易時,在遼東等地看到的一幕幕令他痛心疾首的事情。他的面上閃過一抹決絕,他知道自己接下來這番話若是講出來,那麼日後自己跟遼東將門乃至是九邊的將領們算是不死不休了!可是為了報達今上的知遇之恩,為了中興大明的抱負,徐光啟在所不惜了。
“陛下,我大明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太原鎮(也稱山西鎮或三關鎮)、延綏鎮(也稱榆林鎮)、寧夏鎮、固原鎮(也稱陝西鎮)、甘肅鎮等九邊乃是弘治年間設定的為了防範漠北蒙古的軍鎮。每一鎮朝廷都劃分了若干軍屯,又安置軍戶,軍戶也分田地。軍戶者,戰時服兵役,承平時轉為農戶,更農田以備軍需,是以太祖皇帝曾言:朕養兵百萬,不費民間一粒米。”
“軍戶本善政,三國時期曹操就實行過軍屯制,士兵自己種田解決吃飯問題。在洪武與永樂朝,軍戶制度對於增加生產和糧食儲備起到了積極作用。”
“可是隨著國朝承平日久,人丁滋生加上地方軍政長官肆意欺壓軍戶,兼併其土地產業,至今九邊的軍戶早已十不存一。”
“而國朝軍戶承擔的差役負擔沉重,社會地位也相對低下,故百姓們一般以脫離軍籍為幸。是以九邊軍戶不得民心,自然也就得不到補充。”
“英宗正統之後,衛所制度逐漸衰敗,各級朝廷命官佔奪屯田,任意役使衛所軍士,很多軍士甚至被迫為權貴種地,淪為佃戶。軍士們病無醫藥,死無棺斂,致使軍士逃亡量越來越大,而軍官則引以為利,以貪汙缺額月糧。這種現象到嘉靖以後已十分嚴重。”
話說到這份上,徐光啟已經顧不上許多,他直言道:“臣早年間在天津試植水稻期間,曾經跟隨田弘遇田大人到過薊鎮。”
“陛下,薊鎮邊務軍戶虧空觸目驚心啊。”
“從黃花鎮起至居庸關,盡鎮邊城而止,凡為區者三,查得原額兵共二萬三千二十五名,逃亡一萬零一百九十五名。”
“而居庸關一線的防禦,可是關乎國朝命脈所在的啊,連居庸關一帶都腐敗,廢弛到這種地步,其餘諸邊防務之糜爛可想而知。”
聽了徐光啟的話,皇帝到還不覺得有何不妥,王象乾跟孫承宗二人已是心驚肉跳,倒不是說他們二人不清
《天啟電影線上觀看完整版免費》 第七章 九邊謀略(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