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7部分 (第1/4頁)

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包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內的整個農村醫療保障體系的建立和發展,必須以政府為主導,同時推進其他配套改革——主要應包括藥品流通體制改革和醫療機構改革。特別是藥品價格控制和藥品質量控制,如果藥品價格和藥品質量不能控制、醫療機構行為不受約束,國家投入的醫療保障資金就不能真正用到農民身上,醫療保障制度運作的成本將會越來越高。

鑑於自身利益的考慮,醫療機構不會去主動控制醫療費用。甚至有些地區出現農民“參合”後,醫療費用隨即增加,“參合”農民獲得的補償數額還沒有增加的醫療費用多,“參合”農民不但沒有受益,反而增加了負擔。長此下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就會失去對農民的吸引力。所以,對醫療費用的有效控制和對醫療機構的有效約束,不但涉及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的安全,涉及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農民心中的地位,還涉及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可持續發展。

針對這些問題,一些試點地區的做法是:確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定點醫療機構,制定基本用藥目錄和基本檢查目錄,醫療機構與財務部門共同簽署支出等。定點醫療機構一經確定,應與其簽訂有關協議。定點醫療機構應遵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有關規定,如醫療費用的後付制,基本用藥目錄、基本檢查目錄、特殊檢查要求等。一旦醫院違背有關規定,經辦機構有權拒付有關費用,以此來控制醫療機構為了自身利益而出現“過度檢查”和“過度用藥”,或對農民的不合理收費。另外,對縣級以上醫院轉診,應從嚴控制,透過專家小組的形式,定期審批。從而為“參合”農民提供安全、廉價、有效的醫療服務。

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一項長期、艱鉅、複雜的系統工程,目前的試點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共中央已經決定,2006年還將加大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的推進力度,較大幅度提高中央和地方財政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的補助標準,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範圍,爭取到2008年在全國農村基本普及。

經濟日報農村版推出的“透視農民看病難”系列報道,透過一系列不同角度的生動案例,將這一社會熱點問題深入淺出地報道出來,意義深遠,反響巨大,效果很好。希望社會各界進一步關心這個問題,多盡心、多獻計。我們相信,只要嚴格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的方針、目標和原則,精心組織,積極探索,紮實工作,狠抓落實,一切從維護農民群眾實際利益出發,就一定能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這項惠及九億農民健康的好事辦好,實事做實,逐步解決農民看病難的問題。

(二)辦法總會比困難多

貧困人群的看病難問題,我已經關注了很長時間,幾次要做這個選題,總是因為這個或那個原因沒有付諸行動。去年上半年我率隊到江蘇、河北搞讀者調查,看到了許多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案例後,再也按捺不住,於是決心來做這方面的報道。

“透視農民看病難”系列報道整個篇幅達到24個整版,歷時3個多月,跨越了2005和2006兩個年度,這不僅在本報是從來沒有過的,在其他媒體也是非常罕見的,但作為該系列報道的策劃者,我卻始終高興不起來,心情一直很沉重。這種沉重感不僅僅來源於我是一個新聞人,同時因為我也是一個農民的兒子,我從小生長在農村,對農民看病難有切身體會。同時,我還有醫學學士學位,當過臨床醫生,是白求恩的“追星族”。另外,我還做過幾年的衛生行政官員,搞過藥品監督,抓過醫院管理,體會過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尷尬與無奈。 。。

感言篇:編者按(3)

人到中年,頭痛腦熱的毛病少不了。因為對醫療行業有所瞭解,知道不少醫院醫生的收入是與開了多少藥、下了幾張檢查單直接掛鉤的,為降低去醫院瞧病挨宰的風險,我也琢磨了一套對付大處方和濫檢查的“絕招”:一是有意無意將自己也曾經當過大夫的資訊“透露”給醫生,一般情況下醫生遇到同行會有所顧忌(沒有學過醫的人千萬不要效仿,否則您和醫生稍微聊聊就會露餡);二是在第一種方案不靈時,拿著處方自己到藥店配藥,在同類藥品中選擇療效差不多但價格低些的,每次買的很少,絕不浪費,這樣比直接在醫院取藥能節省60%開銷;三是對醫生不寫具體藥品名稱,或者雖然寫了名稱,但字像天書一般無法識別的,要請醫生重新書寫清楚。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醫療服務關係到患者生命健康,不僅檢查治療

《央視農業三農調查》 第1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