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96部分 (第1/4頁)

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關於元青花認識歷史,要細究起來,簡直可以寫成一部曲折迷離的長篇小說。

最具有傳奇sè彩,就是現在收藏於大英博物館青花龍紋象耳瓶,周夏雖然沒有親眼所見,但也在網路上,看過不少的圖片。這物件耳瓶,當初並不被國內的行內人士所認可,為什麼呢,因為這瓷器上面的字寫的是,“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德教裡荊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拾香爐、花瓶一副,祈保閤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

瓷器上寫得相當清楚明白,至正十一年,就是公元1351年,一個叫張文進的人花錢定的瓷器供奉。

而眾所周知,民國時候,行內還沒有關於元青花的概念,在相關文獻中,也很難找到有元青花的記錄,大家都不認可,覺得這是仿品。

1929年的時候,在běijīng的英國人霍布遜發現了這物件耳瓶,買下後運往歐洲。到20世紀50年代,美國人波普才開始研究元青花,最早研究的元青花瓷器就是這對龍紋象耳大瓶。

而這對元青花象耳瓶也因為太有名,最後被預設定位元青花的標準器,也就是赫赫有名的“至正”元青花。後面市面上流傳的很多仿品,也都是仿至正元青花。

而元青花最多的地方,莫過於土耳其的託布卡比宮,有大量元青花,jīng美至極,都是當年作為禮品或者商品運至託布卡比宮的,至今都在那裡。

第一百五十九章理論與實踐

現在周夏手裡的這隻青花大盤,倒是相當符合元代瓷器的風格,厚重、型大、雄渾。

儘管沒有使用準確的測量工具,但周夏依舊估量得出來,這隻青花大盤的直徑約有40厘米,在宋代的瓷器中,大家都絕少看到這種大型的器型,尤其是這類的大盤。

而這樣的特徵,也成為元青花的一個典型特徵,後來的明清青花瓷,走的則是清雅秀麗的,像這類明顯帶著粗獷的青花瓷,還真不多見。

雖然系統已經鑑定出來,這是件珍貴文物。

但周夏,還是希望,用他的自己的眼睛去切身感受其中的美妙之處,這對他來說,也是相當難得的體驗。雖然元青花已經跌落神壇,不再是神話,但依舊是不可多得的珍惜物品。

由於這件青花大盤已經裂成幾半,又沒有經過完整的修復,這鑑定起來,也就更容易一些。

原因嘛,也””是眾所周知的,可以相當清晰地看到內中胎質的全貌。

古時候可沒有現在這樣的機械拉坯方式,那時候都是純手工製作的。

因此,在放大鏡下觀察的時候,就可以明顯看得出來,裡面的氣泡,都是大小不均勻的,有大有小。周夏手裡的這隻青花大盤,正是如此,感覺還有些通透。

周夏之前也見過不少的現代仿元青花,氣泡均勻,有的甚至能見到明顯的機械紋。

除此之外。周夏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xìng,將他所學的那些理論知識,結合手裡的實際情況,對手裡的青花瓷,進行更深入層次的對比分析。

據資料記載,元青花的大多數胎骨為高嶺土摻瓷石,稱作二元配方。早在五代時。繁昌窯和北宋的青白瓷中已發明了此項配方。由於生產元青花的窯口不同,胎骨的特點就各自不一。經過配方的胎,具有一定的強度和柔韌xìng。能夠較大程度控制高溫變形,保證大件器物的成型率。

。。””如此一來,元青花的大罐出現上百斤的器具、還有碩大的大盤、大碗、有的瓷器,甚至大到讓人感到震撼,也就不足為奇了。

周夏仔細觀察,發現確實如資料裡所講的那樣,這青花大盤的胎底顯得很鬆軟但並又不會特別疏鬆。和明清的青花瓷對比起來,感覺沒有那麼堅硬。周夏琢磨著,也正是這樣的瓷胎。才能做出這樣的大器來。

看過瓷胎後。周夏又對青花大盤的釉面進行細細的鑑定。

這瓷器的釉面,不用多說,絕對是越光滑漂亮越好。就像周夏之前收穫的那些疑似柴瓷的瓷片,那釉面,真心漂亮到家了,根本就不是其他瓷器所能比擬的。

而周夏在這件青花瓷表面,見到除了尋常青花的青sè外,還有卵白sè,在積釉處的地方。甚至發現水綠sè的存在。這是因為部分釉汁中加了釉果,所以顯得肥厚凝重,這也是元青花的重要特徵。

”都市鑑寶師第一百五十九章理論與實踐”他再拿放大鏡往上照,還清晰地看到,除了有輕微橘皮釉和縮釉現象外,有的氣泡,甚至呈現出了紅褐sè。

《都市鑑寶txt下載》 第9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