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8 舞者 (第1/3頁)
約翰.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0237《千古一帝半個妃》“千金”的由來
尉繚說的一點兒也沒有錯,也許是暗殺造成天怒人怨,周邊的諸侯各國都風調雨順,但秦國境內卻接連遭受特大災害,尉繚自從離開了特種兵部隊,擔任了大秦國的國尉一職,他行事低調,一心著書,從不對時政發表意見,秦王政也聽之任之,本來就把他當菩薩一樣供著,讓他在軍隊的建制方面大有作為,絲毫沒有指望尉繚能在外交上也有所建樹,現在不僅災情嚴重,而且據大秦在諸侯國的臥底密保,山東四國又開始籌劃著合縱抗秦之事,而且猶如當初五國滅秦之勢。
這一年的雨季來的很遲,自打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過後,天空就一直不下雨。平日裡渭河、涇河中湍急的水流變得又細又慢,好像成了幾道小溪,咸陽渭河邊的河岸上,大大小小的船隻都擱淺在岸邊的沙地上,船老大和夥計們已經拋棄了漁網,直接赤腳趟到窄窄的河溝裡去摸魚。
嚴重的旱情給農夫帶來的不啻是一場災難,新播種的晚谷、黍、稷很少有正常出芽的,就是田地裡生長出來秧苗,也大多是稀稀落落、蔫耷耷的沒有生氣,真是桑條無葉土生煙啊!農夫們憂心忡忡地看著腳下乾裂如魚鱗的土地,伸出手指去探察土壤裂隙的深度,喉嚨裡發出詛咒或祈禱的聲音。
“芒種”是農作物成熟的意思。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大約在每年農曆6月5日或6日,“芒種”表示夏收,夏種大忙季節,“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芒種也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忙種”,“芒種”到來預示著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於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芒種”時節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
村裡的長老們招呼富戶、村民募捐,急著去整修破敗的龍王廟,貧苦的鄉民們一邊捐出或多或少的“秦半兩”,一邊唉聲嘆氣:都是平時不給龍王添香火給鬧得,這急了去求,也不知龍王開不開眼,“急來抱佛腳”這句話不能用,因為先秦那時候,中原本土還沒有傳來佛教,龍王廟裡的社鼓整日鳴響著,嗩吶和蘆笙嘈嘈雜雜的曲調吵鬧得人心神不寧,幡燒五畜煙火的氣味瀰漫在各地的村落,嗆得人不住地咳嗽、流淚。
官府的老爺、鄉紳們也都去祭拜求雨,乞求上蒼體恤人間的苦難,早日能降下甘霖。老天爺似乎不為所動,依舊是晴空萬里,沒有大片雲彩的影子,天空中只是高高漂浮著幾抹淡淡的雲條,乾燥的可怕極了,吃水也成了難題,古井快要乾涸了,從裡面提出來是渾濁的泥漿,黃紅的顏色在木桶裡沉澱很長時間也不見清澈。山間的涓涓泉水,早就變成了一條細細又時常斷續的小小細流,泉眼下的凹坑裡,積攢的泉水一次只夠打半桶,還要繼續等待很長時間,才能打另一個半桶,從好遠處趕來的村民們,圍攏著這救命的泉水,焦急地等待著,還不時為先來後到發生言語的爭吵。
二千多年前的秦川大地,氣候要比今天溫暖溼潤的太多,到處都是茂密的山林和溪流、沼澤,據中國古代氣象學研究初步認為:先秦時代,中國的平均降雨量豐沛,約為今天的兩倍以上。所以這次的旱災來的很是蹊蹺,雨季到來了,可是雲帶連影子都沒有,不是雨水稀少,而是根本就沒有雨!這應是很多老農都未曾經歷的極端天象。
龍王廟裡的祭祀哀嘆著:“龍神呀,你快降下一點點甘霖吧!大地上要餓死無數的人啦!”山上的道士也被官府驅趕來設定道場,乞求能夠禳災消孽,可是老天爺依舊無動於衷,大地乾渴的讓人絕望!氣溫急劇升高,水汽蒸騰、沼澤迅速消失了,大量的魚類、蛙類死亡,鵝和鴨子整日在泥塘裡打滾,渾身髒兮兮的。最後,水塘裡的泥水也乾涸了,露出龜裂的塘底,本來蒼翠的山林,枝葉枯黃萎靡,無精打采地在熱風中顫抖。遍地的綠草大半也已經乾枯了,知了一聲一聲象哭泣一樣地悲鳴著,天空中還是僅見有極薄極薄的白雲在浮動。
村裡的老人帶著哭腔說:“老天爺這是要逼死人啦!”災情嚴重,人們想盡了辦法,也無可奈何旱魔的肆虐。有些地方的官府,開始准許百姓逃避他鄉暫時避禍。可是,除了巴蜀地帶,整個秦國的境況也都是如此,旱災延續了3個多月,農時已誤,當年夏季之後的收成全泡湯了,農民眼巴巴地看著天空,指望著還能有機會,去搶種一些晚稻或山芋。
在萬眾蒼生的期盼下,老天終於開眼了,頭頂
《都盪漾在》 0238 舞者(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