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4頁)
擊水三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用。曹丕為魏太子時,懿為丕中庶子,懿與陳群、吳質、朱鑠號稱太子“四友”。史稱懿“每與大謀,輒有奇策。”所謂“奇策”,無非是給曹丕出主意,使丕保住太子寶座而已。因此,曹丕為帝后,對懿極為“信重”,給以領兵大權。丕臨死,令曹真、曹休、陳群與懿“並受顧命”輔曹叡。以上四人,曹真、曹休是曹氏宗族,名次在前。陳群系“文人諸生”、“從容之士”,官位稍在司馬懿之上,但未曾實際帶兵戰鬥。論老謀深算,文武俱備,應屬司馬懿。曹休、曹真相繼死去後,司馬懿遂成為曹魏第一統兵大將。幼主曹芳即位,曹爽與懿共同輔政。
過去許多史家認為曹爽與司馬懿的鬥爭是代表庶族地主與世族地主兩個階層的鬥爭,這種說法是不太確切的。曹爽是魏大司馬曹真的兒子、曹操的侄孫。曹氏自曹騰兄弟以來就累世富貴,曹仁祖褒潁川太守,父熾侍中;曹洪伯父鼎尚書令;曹休祖吳郡太守;曹操及其子孫多有文才,曹魏親族曹氏和夏侯氏也多具有高度的封建文化水平,再加上他們是皇族,所以早已躋入世族之林。假若曹魏統治者不是首先代表世族的利益,那末,世族地主之所以樂於擁護曹操,曹魏統治者之所以屢次給世族地主以政治特權,都該作何解釋呢?《三國志》卷9《夏侯玄傳》:
玄……少知名,弱冠為散騎黃門侍郎。嘗進見,與皇后弟毛曾並坐,玄恥之,不悅,形之於色,明帝恨之。
可見夏侯玄早已以名士世族自居,而不屑與出身於寒門的新貴族並肩共坐。和曹爽同時被司馬懿殺害的曹爽派首要分子也多是權門大族出身。如何晏,是漢大將軍何進之孫,其母被曹操霸佔後,何晏亦為操“收養”,“見寵如公子”,並“尚主”。顯然是緊緊靠攏於曹氏皇族的人物;鄧颺,是東漢開國元勳鄧禹之後;丁謐,父斐,為曹操“典軍校尉、總攝內外”;畢軌,父“建安中為典農校尉”。桓範,“世為冠族”。曹爽派這幾個主要人物,只有桓範年高資深,然而他與曹爽的關係並“不甚親”,其餘何晏、鄧颺、丁謐、畢軌都是少年公子。他們雖有高度的文化修養,但只利用他們的知識“修浮華,合虛譽“。曹叡時,這些浮華少年都被抑黜。及曹爽秉政,“乃復進敘,任為腹心”。這些少年,生於富貴之家,沒有領受過農民起義的教訓,充滿驕奢淫佚,不切實際的氣息。史言鄧颺“為人好貨”;畢軌“在幷州,名為驕豪”;何晏“性自喜,動靜粉白不去手,行步顧影”。他們秉權之時,還搜刮土地財物,如史雲“晏等專政,共分割洛陽、野王典農部桑田數百頃,及壞湯沐地以為產業,承勢竊取官物,因緣求欲州郡。”至於曹爽,如前所述“飲食衣服,擬於乘輿,尚方珍玩,充牣其家”,“作窟室,綺疏四周,數與其黨何晏等縱酒其中。”如果說這些人代表什麼比較先進的庶族地主,是難以令人理解的。確切地說,曹爽等人是代表腐化已深的曹氏皇族和世族地主中的浮華派。
再看司馬懿一派。這派包括高柔、劉放、孫資、孫禮、王觀、盧毓、鍾毓、傅嘏等,他們多系曹魏元老,對曹魏經濟、政治事業,多作過一定貢獻,言行措施比較切合實際。如前所述,曹爽等人是代表腐化已深的曹魏皇族和世族地主中的浮華派,司馬懿則是代表從曹操以來世族地主中的事功派。後者工作與作風比較有魄力,行政效能較高,其所以能取得勝利,並非偶然。
首先司馬懿對於農業生產比較注意。曹操把漢獻帝遷到許都後所興辦的屯田,主要是民屯,至於大規模的軍士屯田,則是由於司馬懿的倡議而創辦的。由於軍屯的興辦,大大減輕了政府對軍糧的供應,所以我們說繼承執行曹操的屯田政策的是司馬懿,而不是曹氏子孫,這些事後面再論。
在政治上,司馬氏父子比曹爽兄弟也有較好的作為。《晉書》卷1《宣帝紀》言:“魏明帝好修宮室,制度靡麗,百姓苦之,帝自遼東還,役者猶萬餘人,雕玩之物,動以千計,至是皆奏罷之,節用務農,天下欣賴。”《三國志》卷9《夏侯尚傳》裴注引《魏略》亦言:“護軍總統諸將,任主武官選舉,前後當此官者,不能止貨賂……及景王(司馬師)之代玄,整頓法令,人莫犯者”。從史書上看,當司馬懿及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專攬魏政期間,沒有什麼擾民虐政,雖然是由於司馬氏企圖篡奪曹魏政權,不能不採取一些收買人心的措施,但較之曹叡的大興土木,擾民傷財,總是大有區別的。另外,司馬懿也並非只倚重世族,他提拔了一些出身低賤但有實際能力的年輕人擔任軍政要職。例如原來曾“為襄城典農部民”及“御隸”的鄧艾和石苞,都由於司馬懿的賞識和拔擢而
《三國史話txt下載》 第2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