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頁)
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還順便講了個傳說。從前(與奶奶早年講故事,開首的第一句話一模一樣),賀九嶺下有個讀書人考上狀元當了官,一去不回頭。他的妻子苦苦等了十年後,欲投潭自盡,被這山上茅君廟裡的茅君派王靈官相救,用神鞭一挑,將她挑到其夫當官的地方令之團聚。這是一出陳世美與秦香蓮大團圓的悲喜劇,使得這一片靈山秀水,也顯得溫情脈脈了。
不緊不慢地說了會話,歇得氣閒神定了,農人站起來挑起兩大筐野草,顫微微地從西關旁下山而去。在那一面的山坳裡,有一個巨大的採石場。
我循原路返回,在東關這座雖衰敗卻古意盎然的拱門前站了一會。從古老的拱門往外看,高新技術開發區新闢的一條公路直通到近處,原先如秀屏橫亙於路邊的高景山,現只餘大片白茫茫的岩石灘,還有數座猙獰殘體參差於路旁,盆景一般,其中一石上題“高景山”三字,墓誌銘似的。曾查史書,知此山在支硎山北,距姑蘇古城西三十里。《越絕書》作“高頸山”,其西麓崖谷盤拱處曰金盆塢,其南為斜堰嶺,亦曰謝宴嶺,自天平諸山漫衍數里至此而止。此山實鍾城西諸山之秀。然雍正間巡撫張楷令石工採石,致山多殘毀。乾隆三年郡人請於巡撫許容勒石永禁。同治十一年又經蘇州知府李銘皖普禁諸山開採。嗣後公私取石只許在龜山三山金山焦山四處,此外一概永禁。
可事過境遷,結果並不樂觀。我今登高四顧,見群山多殘破,這座曾與支硎山相接,鍾城西諸山之秀的高景山已被夷為大道通衢,而附近的金山焦山,也只餘路名;路的兩旁,是拔地而起的廠房和商住樓。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巨輪之下,綠野在消失,西部諸山在殘毀,是否有一天,它們也將消失?思之令人氣短。
這些美麗靈秀又充滿人文氣息的山嶺,一旦消失,將陷今人於愧對子孫之境地,而後人追慕逝山,是否也會如我現今只能從古史料中梳尋金山焦山蹤影,不由得扼腕長嘆。
暮色滄茫覓遺蹤(1)
從賀九嶺下山已是傍晚,但初夏時分,天還未黑,便趁著意猶未盡又驅車去尋小王山。
小王山距城西南20公里,屬 “吳郡名山第一山”穹窿山的支脈,民國時期因李根源居住和經營而遐邇聞名。
我來蘇州以後,凡到吳西山嶺幽勝之處,常能看到署名為李根源的摩崖石刻,如珍珠遍及重山迭谷、碧林翠巖,不由驚異尋問此何人耶?鄉人說此人為民國名人,是朱德的老師,最高官居北洋政府總理。又問,如此深情流連、發微探幽、孜孜不已,定屬吳人所為無疑?答案更讓人吃驚:李根源是雲南騰衝人,不是蘇州人。
就是這位雲南人,曾於1926年4月12日至4月30日,5月24日至5月30日,兩次駕一葉小舟到蘇州西郊踏遍群山,撰寫了著名的《吳郡西山訪古記》(共五卷),為以後出版的數百萬言的《吳縣誌》提供了豐富的史料。他又將小王山作為母親與自己百年之後的長眠之地,從此,這座地處穹窿山群峰環抱藏深固密的小山,便將這對母子緊緊地擁在了懷裡。
據說李根源為母親選擇墓地時,在蘇州西部的群山裡檢視了很多地方,包括上方山石湖村越來溪西的陸墓山、光福蟠螭山旁的虎山橋等,後來到了位於藏書鄉境內穹窿山附近的小王山,頓覺眼睛一亮。他發現這座山雖然不高,但背靠穹窿,面對靈巖,北望滸關陽山,南臨胥口太湖之濱,山水風景實在太美了!當時他帶著大小格盤選穴,時而登山環視,時而下坡俯察,當地人以為他是風水先生,便告訴他:“小王山形如金牛,現在墓穴正好被你選中在牛腹上,風水好極了。”李根源則笑說,他看風水和別人不一樣,只看中這裡的風景山水美、地理環境好、名勝古蹟多,又是朱買臣的故鄉,還有山下善人橋的鄉親勤樸善良。“具備這許多條件的地方不太多,因此我唯獨心愛小王山,選中這塊好地方了!”
他將小王山視作棄官隱居、廬墓守孝、讀書會友、融入自然的最佳選擇。母親姓闕,李根源題墓廬名為“闕塋村舍”,從此,結廬十年。他在村裡創辦闕塋小學、成人夜校,鑿井築路、保護古蹟,植樹造林,連續數年在小王山植松10萬株建松海林園,又於萬綠叢中造瓦房九間,名為“小隆中”。一時群賢畢至,優遊林下,激揚文字,雅韻風流。李根源僱石匠將來訪名人的題詞與詩文刻於小王山的岩石之上,石刻中有陳石遺、章太炎、于右任、李烈鈞、馬相伯、葉恭綽、張大千、邵元衝、章士釗、吳昌碩、黎元洪、蔡鍔、譚延輳А⑸蚓�濉⒄拍��熱說哪�#�緯山���聳櫸ǖ哪ρ率�倘海�揮��
《吳山村》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