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2部分 (第1/4頁)

中國必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想讓諸侯聽從齊國的調遣,有兩個人是必須拉攏過來的。一個是趙國的奉陽君,這個老傢伙主導著諸侯中除齊、秦外最強大的國家。沒有趙國的參與,此次攻秦就發動不起來,齊國也就休想借機攻打宋國。

以齊、趙兩國現在的關係,跟奉陽君打交道並不難。跟另一個人的往來才真讓齊湣王滿心的不情願,這個人就是薛公。

此時的薛公已經被魏昭王任用為相國。可以想象,憑薛公的聲望和能力,魏國今後的方向將主要由他說了算。如果他執意不肯讓魏國參加攻秦行動,多年聽從魏國的韓國也將不會加盟齊國的陣營,這兩個國家雖然脆弱,但卻處在*秦國的主要通道上,缺了它們,攻秦計劃也只能告吹。

雖然蘇秦擔保說只要燕國不反對齊國,魏國等國就不敢亂來,但大概是為了使事情萬無一失,齊湣王還是咬著牙重新向政敵示好,跟薛公和解。

不管是奉陽君,還是薛公,作為老資格的政客,最能打動他們的當然是個人的利益。這一點齊湣王也很清楚,他對這兩個人的籠絡辦法只有一個,土地。他許諾滅亡宋國後,把宋的一塊叫陶的地方送給奉陽君作封地,另一處名叫平陵的地區則劃歸薛公的名下。

早就想從宋國弄地產的奉陽君自然高興。薛公儘管心裡恨透了齊湣王,但知道此刻公然對抗還不是時候,再說那未來的封地也確實誘人,就暫且與這昏君站在一起吧。

在三方都表示滿意的情況下,合作的框架就這樣敲定了。

大約不久之後,一支打著攻秦旗號的齊國軍隊就向魏國方向開去,這實際不過是齊湣王演給諸侯看的一次作秀。

這樣一支裝裝樣子的軍隊開到了齊、魏邊境,在那個原屬於魏國的觀駐紮下來,只等魏國那邊開放邊境,歡迎他們透過。

可是魏國那邊卻遲遲不見任何的表示。

怎麼回事?

這其中的緣故應該還是在薛公的身上。雖然與齊王達成了交易,但薛公顯然並不相信這個喜怒無常的君主,他可能覺得有必要搞一份更詳細更具體的合同,這些不談清楚,在觀的齊軍就休想繼續表演下去。

為了儘量確保齊王不會違約,薛公往臨淄派去了一批自己的談判代表,當蘇秦走在回齊國的路上時,這些人正替薛公跟齊湣王討價還價呢。

談判的進展很不順利。雖然齊湣王為了自己的計劃,願意收買薛公,就像他對蘇秦說的那樣“甘薛公以就事”,但薛公就是信不過他。不僅是薛公自己心存戒備,連他派到齊國的代表中有兩個叫爽和強得的人,在給主子的報告裡也“皆言王之不信薛公”。

收到這樣的資訊反饋,薛公就更是橫下心來不見兔子不撒鷹。他的另外一個叫夏後的代表堅決“欲為先薛公得平陵”,攻宋還沒開始,平陵怎能先得,夏後的意思應該是要求齊湣王預先寫下將平陵封予薛公的文書字據'2'。這肯定是薛公的授意,以防那齊王事後賴帳。

大概正因為這樣,齊湣王才匆匆把他最信任的蘇秦召回來,商討薛公的問題。

還沒等蘇秦回到臨淄,齊湣王又有了新主意,乾脆讓蘇秦直接趕奔魏國,專門去做薛公的工作,他相信蘇秦能完成使命。

接受任務的蘇秦只得改道,很快就來到魏國,見到了薛公。

按說對齊王派來的人,薛公理應處處設防,決不能讓對方看清自己的底牌,可是在蘇秦面前,薛公的防線竟輕易就被突破了。從蘇秦不久後給齊湣王的報告中看,他已經把薛公和爽、強得,還有夏後的往來情況摸得清清楚楚。

搞到這麼機密的情報,蘇秦究竟用了何種法術?

唯一說得通的解釋是,他向薛公表明自己也反對齊湣王的統治,由此取得了薛公的完全信任。

或許從齊國動身時蘇秦就已有盤算,單憑自己一人顛覆齊國實在太難,如果能得到一位有實力的盟友相助,那將再好不過,而此刻的薛公無疑是最佳人選。

但薛公為何能如此快地相信蘇秦,此人的公開身份可是齊湣王的代表。這裡面除了蘇秦憑藉說客的口才給自己加分外,也許還靠了一個人的幫助,這人就是他的大哥蘇代。

想跟薛公結盟這樣重要的活動,蘇秦必然得向燕昭王彙報,可能同時也請求他動用大哥來幫助自己。

迴歸燕國的蘇代當然不可以閒著,必須設法報答燕昭王寬容的恩德。現在二弟的需要也是燕國的需要,事情也不復雜,只要他寫信給薛公,證明蘇秦是可以信賴的人,他哪有不幫忙的道理。

蘇代、

《蘇秦是什麼小說》 第3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