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頁)
中國必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不敢強迫燕昭王不讓襄安君去齊國,也就是說,他並不贊成這時候往齊國派質子,不認為這樣能“便事”,令齊王重新相信燕國。
一個戰敗者向勝利者求和示好,是國與國較量中再正常不過的事了,蘇秦即便不贊成,也沒有必要如此堅決地反對,甚至寧可坐牢也要固執己見。
史料中依舊沒有現成的答案,今天的人只能加以推測。
也許蘇秦認定,經過這場戰爭後,就是派出十個襄安君,齊國和燕國之間也不可能再有真正的信任,齊王根本不會理睬燕王修復關係的願望。
當時的形勢對齊國極為有利,就在打敗燕國的前後,齊、魏、韓三國聯軍終於攻破了函谷關,殺上了秦國的土地,鋒芒直逼咸陽。秦國不得不低頭認輸,把佔據了十一年的武遂和另一些土地歸還給韓國,也交還了侵佔魏國的領土。三國聯軍收兵凱旋。
趁著戰勝秦國的威勢,齊國又順手把趙國眼看到嘴的肉撕去了一塊。這肉就是中山,趙國前後花費了五年的時間,終於徹底消滅了這個國家。本來可以將它的全部土地據為己有,卻不想被齊國橫插了一槓子,硬是搶走了一部分中山之地。見如今齊國勢大,趙國也只好暫時隱忍。
連秦國都服軟了,趙國也不敢輕易惹事,感覺不可一世的齊國眼睛裡還會有誰?燕國在它面前更不值一提。蘇秦可能認為此時上門討好,不但白費工夫,還將自取其辱。。
至於蘇秦還有沒有其他的觀點和解決問題的方案,後人再沒辦法猜測。
其實戰國時代(也包括後來一些混亂的年月)的國家關係,基本是站立在利益的天平上搖擺,有利時匆忙結合,不利時翻臉絕情。齊國這時能不能重新接納燕國作朋友,全要看它需不需要這樣一個朋友。事實表明,燕國可能忍受了一段時日的恥辱,但最終還是被齊國當成了可靠的盟友,這其中蘇秦還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燕昭王這樣的選擇顯然是正確的,作為政治家,他確實要比蘇秦高明。
可是在眼下這場僵持中,燕昭王卻輸給了蘇秦。用蘇秦後來的話說,“王怒而不敢強”,生氣歸生氣,燕昭王最終也沒能勉強蘇秦出使齊國。他十分清楚蘇秦的價值,以後肯定還會派上用場,不能因為意見分歧就毀滅一個人才。既然還想跟這傢伙共事,當領導的有時向下屬作些讓步也不算丟人。
蘇秦硬是靠倔強贏了君王一局'3'。
襄安君還是去了齊國,只不過是由別人陪同。恢復了自由的蘇秦,留在燕國開始享受安寧的日子,這可能就是他此刻最想要的。從蘇秦的活動時間來看,這時候他的年紀應該在四十歲上下。二十年左右的奔波起伏,青春期的雄心壯志大概早已被歲月銷蝕得所剩無幾了。在齊國五年的無所作為更讓他意志消沉,對前程不敢再抱過高的期望。
他肯定沒有想到,在未來的時空裡,自己的才能將有真正出色的發揮。
三。在權欲中,陰謀無處不在。
蘇秦平靜地生活了大約七年。在這七年裡,他周圍的世界可是一點都不平靜。
首先是趙國發生了政變。
這場政變大概出乎當時許多人的意料。趙國的政局一向比較穩定,趙主父當初把王位傳給兒子何,交接過程十分順利,稱得上是平穩過渡,但他們沒有看到,在安定的表象下面,其實隱藏著兇險的暗流。
趙國最致命的不安定因素是,那位何公子,也就是趙惠文王並非主父的長子,按照傳統,偌大的國家本不該歸他所有。
主父的長子叫章,他才應當是合理合法的接班人。章並沒有犯什麼過失,讓他失去繼承王位資格的理由很簡單也很荒唐,那就是他有一個魅力十足的後媽。
章的後媽就是前文提到的孟姚。有句話叫“做夢娶媳婦”,形容不切實際的幻想,可這位孟姚真的就是趙主父當年作了一個夢後搞到手的。那時還是趙王的他在夢裡見一美女彈琴唱歌,醒來後把美人的容貌描述給別人,結果跟大臣吳廣的女兒完全相符。吳廣自然樂得跟國君攀親,趙武靈王沒想到居然能在現實中得到夢想的佳人,也自然無比珍愛。孟姚“甚有寵於王”,《史記·趙世家》說,為了與她纏綿,趙武靈王竟“不出者數歲”,對這個“不出”的解釋,要麼是不管國事,只顧關上門和美人歡愛;要麼是在邯鄲守著孟姚,別的什麼地方都不想去。不論哪一種,都應該不是事實,因為《趙世家》又分明記載,在娶了孟姚的第二年,趙武靈王就出門到外面視察去了。這表明他一直在為國家操心,怎麼會幾年不管事呢?
但趙主
《蘇秦是什麼小說》 第2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