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2部分 (第1/4頁)

恐龍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群眾熱情的、激昂的回應,使作家感嘆,覺得他擁抱了土地和群眾,也被群眾

和土地擁抱。他並不知道,熱情激昂的群眾心裡所想的,不是有人性的烏托邦,而

是,唉,而是吃香蕉草莓奇異果的自由。是為了香蕉草莓奇異果,人們踩蹋了柏林

圍牆。

5

東柏林作家的懷舊,是一種腐敗。有人說。

他們懷舊,因為他們是專制政體中的特權分子。作協在後面撐著腰,他們有使

自己覺得重要的作家餐廳,有直接接觸權力核心的管道,有異議者夢想不到的發言

權利可是他們的特權,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他們懷舊,證明他們腐敗。

我覺得不這麼簡單。我是說,道德的棍子別下得太快。東德“亡國”以來,東

柏林書攤上突然充斥著童年的書。現實生活的殘酷,使人往過去尋找慰藉,恐怕是

人之常情。回顧過去,往往有心理治療的藥效,因為梳理歷史能幫助困惑的人釐清

現在、窺見未來。國破山河在的東德作家突然開始緬懷童年——一條河、兩株老樹、

織毛衣的老奶奶、呼喊餵雞的母親——將破碎山河用童年的色筆重新組合、復原。

讓它發出朦朧的溫柔的光彩,你說是腐敗,我說是作者和讀者集體治療不可或缺的

一步。

在國破山河在的最痛苦的時刻,童年的記憶會在每個人心深處點亮一點光。

6

更何況,東柏林所懷念的舊,不見得一定是那個如今已失敗了的政權(從前,

許多人以能和那政權代表握手拍照為榮)。他們可能只是模糊的、感性的,懷念一

段無憂無慮的人生。

東德,是一個巨大的幼稚園;人們的生老病死鰥寡孤獨全部由國家照顧,猶如

穿圍兜吃手指的孩子們把一切放在老師的手裡。社會主義國家的百姓沒有失業的恐

懼,幼稚園的孩子們也不怕時間到了有誰會吃不到點心。孩子們無憂無慮,東德百

姓過得也是免於匱乏、免於恐懼的日子。當年,除了政治恐懼之外,他們什麼恐懼

都沒有;現在,除了沒有政治恐懼之外,他們什麼恐懼都有——失業、房租、水電

費、不安全的未來

誰不懷念無憂無慮的時光——管他媽的哪個制度?!

東柏林人懷念共產黨政治的東德時代,你不能因而說腐敗,就如當年有些臺灣

人懷念日本天皇統治的日據時代,你不能因而說他奴性,一樣的道理吧1

7

統一之後,德國開始追究東德秘密警察的活動,調查所有曾經和公安部合作的

線民。穆勒說,這種“秋後算帳”是一種卑鄙的陰謀:西德試圖籍此製造東德人的

集體罪惡感、羞恥感,進而迫使東德人對西方物質文明低頭,心甘情願的接受殖民!

統一,其實是西方對東德這類“第三世界”國家的全面侵略和佔有。

共產政權用各種手段剷除異己,這個過程叫做“清算”。倒過來民主政府(你

看,我不用“政權”這兩個字)用各種手法(你看,我不說“手段”)將思想上仍

舊依附共產主義的人(你看,我沒說“異己”)從權力結構中剔除(我不說“剷除”),

這個過程,叫做“撥亂反正”。那麼誰來決定這是清算鬥爭還是撥亂反正呢?當然

是那贏的一方,誰贏了,誰就得到詮釋歷史、界定歷史的權利。令東柏林的遺老精

英所寢食難安的是,他們警覺自己已經失去了歷史的詮釋權。

歷史的詮釋權失去了又怎麼樣呢?它比香蕉草莓奇異果、比約翰走路重要嗎?

8

1915年8月, 臺灣漢民族據守虎頭山武裝抗暴,被日本殖民政府嚴厲鎮壓,逮

捕兩千人,其中800人在臨時法庭上宣佈死刑。是為西來庵事件。

九歲的楊逵,和大人躲在緊閉的門後,窺視日軍的炮車轟轟地駛過。

過了很久以後,我成為中學生時候,搜求小說及其他書來看,其中有

一本日本人秋譯鳥川所寫的《臺灣匪志》,此書把西來庵事件寫成“匪賊

討伐”,明明是對迫害的反抗,為什麼變成“匪賊討伐”呢?我有了非常

《人在歐洲工作可以申請美國簽證嗎》 第3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