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頁)
你妹找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資源與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環境汙染嚴重。中國的人均資源佔有量很少,在世界上只排在第五十三位,資源約束決定了中國必須走一條節約型發展的道路,但事實上中國的資源利用效率卻非常低。如2005年中國的GDP只佔全世界總量的,但卻消耗了全球原煤的40%、粗鋼的32%、氧化鋁的25%、水泥的48%、玻璃的33%和化肥的30%。也就是說,中國佔用世界1/3以上的資源只產出了1/20的產值。此外,中國能源消耗量極大,單位產值能耗非常高,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了倍,是印度的倍、美國的倍、日本的倍、德國的倍。
與此同時,中國的工業汙染排放量卻是發達國家的10 倍!中國的環境汙染情況十分嚴重,許多地方已經出現嚴重的生態危機,這種損失甚至超過了經濟增加值,也就是說,中國的經濟發展很大一部分已經被汙染損失抵消掉了。
種種資料表明:中國製造業在發展道路上已陷入一個近乎於“進退維谷”的困局,不往前走是不行的。因為依照中國目前的國情,製造業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仍是中國的“立國之本”,不發展製造業,無法解決中國國內的實際問題;但向前走,按目前的情況,中國又面臨著一種“四面楚歌”的風險,低端產能嚴重過剩,競爭激烈,高階技術與高階裝置稀缺,主要依賴進口。長此下去,中國仍然只是為歐美國家做一些打工的“保姆”工作,隨著比較優勢的逐漸喪失,中國會在困境中越陷越深,乃至無法自拔,陷入像拉美國家曾經經歷的境地。
中國製造業走到了一個困局之中,這盤棋還要繼續走下去,但必須要找到一個全域性的“手筋”所在,建立做活的眼位,進而讓整局棋都活起來,這需要等待機會,或許是百年一遇的機會。
第三章 博弈的本錢(1)
一、中國不能承受之重
1。 母親河成為“下水道”
2005年9月,由中央電視臺等單位組織起來的一個“大河之旅”報道組,在萬里黃河的沿岸地區組織開展環保公益活動。報道組在沿途看到的黃河所遭受的汙染和環境被破壞的情況,可以用“觸目驚心”來形容。以下是報道組發回的一組報道:
在黃河中部的一個省份,沿著河岸隨處可以見到冒著濃煙的化工廠,林立的煙囪冒出的滾滾濃煙遮天蔽日,看不清幾公里外的城市和山脈。空氣中都瀰漫著刺鼻氣味,煙塵嗆著人的喉嚨和眼睛,初到這裡的人會被燻得頭暈目眩,很難想象這裡會是人類能夠居住的地方!
河附近的國道上,運送焦炭的載重卡車一輛接一輛,每輛車都載有近30噸的焦炭,把馬路都壓出坑來。道路、房屋、莊稼、車輛上都蒙著一層灰,工人的臉上和衣服看上去也是灰黑色的。沿途碰到的羊群,身上的毛竟然全部變成了灰黑色,遠遠望去,像一團汙色的沙丘在移動。
在這樣的環境下,可以想象黃河面臨的遭遇:這條曾養育出華夏文明的“母親河”,已成為了一條不折不扣的“下水道”。由於沿岸的各類化工廠、電廠等企業的過度用水和過度汙染以及採掘業的亂採石、亂挖沙和破壞植被等行為,黃河已徹底失去了昔日的風采。那種“黃河遠上白雲間”的美麗和“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壯觀,都已成為一種殘存的記憶,漸行漸遠了。
非只黃河才有此悲劇,淮河、遼河等流域的情況甚至更糟。由於地方高耗能、高汙染的製造業發展,導致這些河流在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水汙染逐步加劇。淮河干流在1989、1992、1994年發生過特大水汙染事故,支流汙水進入淮河干流,形成近百公里長的汙水團在淮河傳播,所經之處,水質突變、河內生物全部死亡,水環境遭受嚴重破壞,對沿淮供水也造成巨大破壞。當地有民謠稱:淮河水“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質變壞、80年代魚蝦絕代”。
也不止是江河有此劫難,像洞庭湖、鄱陽湖這樣的湖泊,其遭遇有過之無不及。洞庭湖2006年9月以來就經歷著一場30多年來最為嚴重的乾旱,洞庭湖提前進入枯水期,水位驟降至30多年來歷史最低點,湖水自淨能力降低,而與此相對應的是,湖區周圍集中著成百上千家造紙、化工企業,絕大多數企業都沒有按標準要求配套建設環保裝置,產生的廢水未經任何處理便直接排入湖區,亂排汙已經造成湖區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和水質惡化。
實際上,從中國成為全球製造基地以來,從“中國製造”在世界上崛起以來,從南到北的中國各大水系、幾千年來滋養著炎黃子孫的江河湖
《中國流通紀念幣大全套目錄》 第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