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頁)
天馬行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又是如何抒發父愛與母愛的呢?由於唐代詩人多數是男性詩人,那麼父愛有沒有使詩壇上的男子漢們變得柔腸宛轉呢?例如李白,他的性格是那樣的豪放和浪漫,那麼在李白的詩歌中,他又是如何抒發對兒女的一腔深情的呢?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就是李白的《寄東魯二稚子》。所謂“東魯”,就是現在山東的西南部那一帶,是古代的魯國。“二稚子”,是兩個幼小的孩子。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是怎樣的呢?這首詩大概是李白三十九歲那一年寫的,那個時候李白的第一個妻子許氏已經去世了。李白一生中結過兩次婚,第一個妻子是許氏,第二個妻子姓宗,就是宗氏。這時許氏已經去世了,許氏去世時留下一子一女,大的是女兒,叫平陽,小的是兒子,叫伯禽。我們都知道,李白是雲遊四海的人,他喜歡到處遊覽,到處漂盪,所以他就把兩個孩子寄養在山東,寄養在現在的泰安那一帶,然後就浪跡四海去了。等到李白三十九歲那一年,他正在長江下游,在東吳。那一年春天,他突然想念起他的孩子來了,因為兩個孩子寄養在別人家裡,他們的母親早就不在了,所以李白就寫了這首詩。李白先是說,我很想念東魯那個地方,我曾經在那裡親手種了一棵桃樹,這棵桃樹現在已經長得跟酒樓一樣高了吧。然後他就想起兩個孩子來了,他說:“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我有一個愛女,是我很寵愛的女兒,她叫平陽。她倚在桃樹旁邊,順手摺了一枝桃花,這時她一定會想念父親,因為這棵桃樹是我親手栽種的。但是她折下桃花,想念父親,父親卻不見蹤影,她的眼淚就像泉水一樣地流淌。下面的四句轉而寫他的兒子:“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我還有一個小兒子,他叫伯禽,他現在的個子恐怕跟他姐姐差不多高了,男孩子長得快一點,所以與姐姐一樣高了。姐弟兩個在桃樹下面繞著樹走,有誰撫摸著他們的背去疼愛他們呢?他們的母親已經不在了,我這個當父親的又遠在他鄉。由於李白非常想念兩個孩子,所以詩裡又說:“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他說我一想到兩個孩子沒人照料,心裡就像亂麻一樣,簡直要失去常態了。我的肝腸每天都像火煎一樣,非常難過,於是我趕快寫一首詩,寄到汶水那邊去。我們都知道,李白一生四海為家,他喜歡周遊名山大川,他非常瀟灑,非常曠達,他很少把感情十分專注地投射在某個地方,但是這一次情況不同了,李白這麼強烈地思念著東魯那個地方,他再也瀟灑不起來了。我們也知道李白的詩風是浪漫的,他的詩風不像杜甫那樣的沉鬱,李白在詩中抒發的感情也是很瀟灑,很放得開的,但是這首詩的風格卻變得相當沉鬱了,這首詩中的感情非常濃厚、深沉,有點像杜甫的詩風了。是什麼使李白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是父愛。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七講 天倫之情(5)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不但性格深沉的杜甫對親人牽腸掛肚,連個性豪放的李白也在想到孩子時表現出他柔情的一面,這就是天倫之愛的力量。父愛的偉大,在另外一首唐詩裡得到了最淋漓盡致的表現,但是這首詩卻命運不濟,遭到很多現代讀者的誤讀,那麼這究竟是哪一首唐詩呢?這首詩又是怎樣抒寫父愛的呢?
下面我們稍微多花一點時間來講第二個例子,這是韋應物的一首詩,詩的標題叫做《送楊氏女》。先解釋一下標題,這是詩人為他的女兒送行。那麼韋應物的女兒怎麼叫“楊氏女”呢?原來她是嫁給姓楊的人家的女兒,中國古代的婦女出嫁以後就改姓夫家的姓,不再姓她原來的姓了,現在西方各國還是這樣的。現代中國婦女的地位最高,她們出嫁以後不再改姓。韋應物的長女,大女兒,嫁給一個姓楊的人家,所以他稱她為“楊氏女”,還寫了一首詩來送她。韋應物的妻子叫元蘋,如果我是去年到“百家講壇”來講這首詩,我還不能這樣說,因為我們原先不知道她叫什麼,現在我們知道了。為什麼呢?今年上半年,在西安南郊的出土文物中有韋應物一家的四方墓誌銘,其中有一方就是韋應物親自為他的妻子寫的墓誌銘,現在出土了,我們就知道韋應物的妻子叫元蘋,結婚以後夫妻很恩愛,但是元蘋到三十六歲那一年生了一場大病,就去世了。元蘋身後留下三個孩子,前面兩個是女兒,我們現在沒法考證出長女當時是多少歲,估計是十多歲。第二個女兒那一年才五歲,最小的是一個兒子,還不滿週歲。韋應物那個時候是四十歲,他比妻子大四歲。七年以後,就是到韋應物四十七歲那年,也就是他的妻子去世七年以後,他的長女到了婚嫁的年齡。
《莫礪鋒教授講課影片》 第1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