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06部分 (第1/4頁)

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動員群眾參軍陝甘寧邊區各級政府在1937年、1938年兩年中,動員了8000餘名青年參加抗戰部隊。

1940年春,原計劃動員3500名青年參軍,結果有5000餘名青年報名參軍。加上抗戰爆發前參軍的人數,陝甘寧邊區參軍人數總計達3萬餘人。有些地方參軍的人數佔總人口的10%。

2、動員人力、物力、畜力,支援前線1937年11月晉南形勢緊張,邊區沿黃河各縣,在7天之內就動員了1萬餘頭牲口組成運輸隊,開赴山西前線幫助軍隊運輸物資,併為前方將士募送毛襪、手套10萬雙。

1938年3月起,在日軍不斷向邊區河防陣地發動進攻中,陝甘寧邊區廣泛動員自衛軍組成交通隊、擔架隊等直接到戰地服務。在河防任務緊急時期,邊區動員各地自衛軍整營出動,協助部隊修築河防工事,加強河防力量,為保衛河防作出了重要貢獻。

此外,由於邊區抗戰動員工作進行得普遍、深入和持久,邊區人民在配合政府剿匪鋤好、優待抗日軍人家屬,以及積極繳納救國公糧等方面,都作出了顯著的成績。

第三編 舉國奮戰(1937。7—1938。10)

第十六章 陝甘寧邊區的建設和鞏固

第四節 陝甘寧邊區的地位和作用

一、陝甘寧邊區是中國抗日戰爭的指導中心

中國抗日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和促成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進行的。陝甘寧邊區是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軍委所在地,是指導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全國抗日戰爭的中樞。

為了指導抗日戰爭,中共中央在陝甘寧邊區召開了一系列關係抗戰全域性的重要會議,如洛川會議和六屆六中全會等,制定了抗戰路線和戰略方針,以及關於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基本方針和政策;毛澤東在這裡從事了巨大的理論研究,撰寫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等重要理論著作,對抗日戰爭的發展階段和歷程,對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長期抗戰以及轉弱為強等,都作出了精闢的論述,為中國人民指明瞭爭取抗戰勝利的正確道路。馬列主義理論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是在指導中國人民抗日的時期全面形成的。正如鄧小平所指出:“延安時期那一段,可以說是毛澤東思想比較完整地形成起來的一段。”'《鄧小平文選》(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56頁。'

延安是全國革命理論和革命文化的中心陣地。許多愛國的理論家、教育家、文學家和學者志士,紛紛來到延安,延安和陝甘寧邊區成為全國人才薈萃的地方。抗戰期間,邊區成立了哲學研究會、自然科學研究會、抗日問題研究會、中國問題研究會、時事研究會、黨建研究會、政治經濟學研究會等學術團體和文化協會30多個,經常進行學術討論,研究抗日戰爭和中國革命的理論與實際問題以及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陝甘寧邊區還出版了30餘種報刊雜誌及大量社會科學書籍。延安又是向全國傳播馬列主義的中心,抗戰期間陝甘寧邊區出版發行馬恩列斯著作即達50種(冊)。革命理論和革命文化,武裝了群眾的思想,它對團結人民,鼓舞人民,堅持抗戰,贏得抗戰的最後勝利,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由於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領導各抗日根據地和指導全國抗戰卓有成效,延安和整個陝甘寧邊區成為國內外所矚目和嚮往的地方。青年學生成批地奔赴延安,愛國知識分子和海外華僑不斷來到延安,國外友好人士也衝破重重阻力,到延安和邊區各地服務和訪問考察。繼1936年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之後,美國記者史沫特萊、斯諾夫人海倫·福斯特·斯諾、美國海軍軍官卡爾遜、蘇聯友人白列斯托夫、馬裡果夫、英國記者貝恃蘭、德國記者希伯、加拿大醫生白求恩一行、印度醫療隊柯律華一行等,相繼來到邊區,許多記者對邊區的所見所聞,作了客觀的報道。英國記者貝特蘭說:“延安雖小,卻的確有它的首府氣象。而且從政治上說來,它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中心,因而在統一戰線之中起著日益增加的作用,所以也許可以算得中國的第二重要的城市了。”在這裡“‘虛偽、信命和徇私’……被堅決地全部推翻了。單這一點,就足以證明共產黨的革命不是含糊的。”'(英)詹姆斯·貝特蘭:《華北前線》,新華出版社中譯本,1986年版,第98、136頁。'

二、陝甘寧邊區是八路軍

《中國抗日戰爭史選修課》 第10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