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 (第1/4頁)
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該團接防後,即以加強的第3營(步兵連4,輕迫擊炮、重迫擊炮、重機槍連各1,共1400人,營長金振中)部署於宛平城和盧溝橋一帶;以第1、第2營和團部集結於長辛店地區。該團官兵“寧為戰死鬼,不當亡國奴”,抗戰意志高昂。
二、日本挑起“七·七”盧溝橋事變
人們預料中的盧溝橋事變終於發生了。
1937年7月7日19時30分,駐豐臺日軍事先未通知中國當局,即荷槍實彈開往緊靠盧溝橋中國守軍駐地的回龍廟—大瓦窯之間舉行挑釁性軍事演習。深夜零時許,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大久郎電話通知中國冀察當局,詭稱:日軍在盧溝橋演習時失落士兵一名,要求進宛平城搜查。中國冀察當局拒絕了日軍的要求。但日方仍堅持要派兵入城,否則“將以武力保衛前進”。
冀察當局為防止事態擴大,經與日方商定,先派人員進城調查,再尋處理辦法。正當雙方交涉的時候,中國駐屯旅已令豐臺日軍第3營營長一木清直立即率該營奔赴盧溝橋。不久,日方雖已得知“失蹤日兵現已歸隊”,卻又提出城內中國駐軍必須向西門外撤退,日軍進至城內再行談判的無理要求,復遭到中方拒絕。7月8日晨5時,日軍對中國守軍發起攻擊,頃刻間“東門外槍聲大作,繼之西門外炮聲及機槍聲繼起,我方均未還擊,少頃炮火更烈,我方為正當防衛計,始行抵抗。”'《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會檔案》(廿五)3073。'
中國第29軍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線官兵:“確保盧溝橋和宛平城”,並提出“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後退。”'《七·七事變——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中國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第48頁。'
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也是中國全國性抗戰的起點。
7月8日,日軍三次進攻宛平駐軍,並攻佔了永定河東岸的回龍廟地區和鐵路橋以南部分地區,隨後,又調整部署,將第3營集結於大瓦窯地區,並調第1營於大棗山附近侍機,同時令第2營向盧溝橋開進,準備9日攻擊宛平城。當晚,日方松井與中方秦德純進行交涉,9日晨2時達成三項口頭脅議:
(1)雙方停止射擊;
(2)日軍撤至豐臺,中國軍隊撤到永寧河西岸;
(3)宛平由冀北保安隊接防。
但是,日方意在緩兵,並不打算執行停火撤軍協議。在9、10兩日內,日軍4次背約棄信,兩次進攻宛平守軍,並復佔鐵路橋和回龍廟地區。10日夜,第29軍展開反擊,經過十餘次爭奪,終將失地奪回。日軍退至大棗山及其以東地域,等待國內援軍的到來。
日軍挑起事變後,日本陸相杉山元向天皇誇口說:“中國事變一個月就可解決。”'〔日〕秦鬱彥:《日中戰爭史》,原書房,1979年版,第246頁。'
11日上午,日本內閣五相會議透過了杉山陸相提出的派兵案,並把盧溝橋事變改稱“華北事變。”'〔日〕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1〉,朝雲新聞社,1969年版,第166頁。'
隨後,首相和陸海軍首腦分別上奏天皇,均得到批准。同日下午,日本政府發表了《派兵華北的宣告》,誣陷中國第29軍挑起了“七·七”事變,聲稱:“內閣會議上下了重大決心,決定採取必要的措施,立即增兵華北”。隨後,近衛首相連夜召集貴眾兩院議員代表、財界實力人物和新聞界代表開會,動員統一國內輿論。
是日,參謀部向關東軍和駐朝鮮日軍下達命令,以指定的部隊向華北開進。陸海軍還就在華北協同作戰問題達成了協議。與此同時,日本天皇欽命教育總監部部長香月清司中將為中國駐屯軍司令官,以接替重病中的田代皖一郎。7月12日,香月抵天津後,立即下令“作好適應全面對華作戰的準備”,並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動用第一批增加的兵力,“一舉殲滅中國第29軍”,要求在7月20日以前完成戰役部署。
7月15日,日軍參謀部下令編成臨時航空兵團,將其所轄18個飛行中隊派往中國東北。7月15日至17日,日軍參謀部又相繼作了《形勢判斷》,制訂了《對華作戰要領》和《在華北使用兵力時對華戰爭指導要綱》。認為,“迅速收拾時局下最大決心的時機已經到來。”'〔日〕《中國事變陸軍作戰》〈1〉,第194頁。' 準備在兩個月內討伐第29軍,如發展為全面戰爭,預定在三四個月內消滅中央政權。'〔日〕《現代史資料9。日中戰爭2
《中國抗日戰爭史選修課》 第7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