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溜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序
幾年來,到處漂泊,打工為生。因上學時對《西遊記》略有感悟,自思心中,總有一部《西遊記探微》來。所以利用業餘時間蒐集一些資料,才知道許多學者言《西遊記》為證道,為求佛、為研學。如明清之間學者多誤認為《西遊記》為長春真人丘處機所著,故而《西遊記》所言為合道。再如現時評論《西遊記》又多劃為階級成分,縱所言如是,亦前言不搭後語,縱觀百家之言,竊以李贄,魯迅,胡適之評為最善。
《西遊記》從唐僧取經的唐朝到明朝,歷經幾百年的演化過程,它的想象力是中國人民集體的智慧,他的財富是屬於中華民族的,是屬於世界的!在石庵著《懺(字上觀下心?)室隨筆》中講:“《西遊記》雖不足謂道書,然為一種寓言小說,餘敢斷言,惜時代相去已遠,不知其寓言所在,且所寓者或一事,或數事,皆不可知,殊可嘆也。”
按吳承恩生活年代,當時社會正處在“行伍日凋,科役日增,機械日繁,奸詐之風日竟,笑語相媚,妒異黨同,蠅營鼠窺,射利如蜮”的世道中(吳承恩語)。況吳承恩有言:“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名鬼,時紀人間變異,亦微有鑑戒寓焉。。。。。。國史非餘敢議,野史氏其何讓焉?。。。。。。”(《禹鼎志序》)。這段話的大意是說:我的書雖然是在寫鬼怪故事,實際上是記錄社會,把諷刺寓於其中,我不敢議論當今朝廷,那麼野史雜記我就當仁不讓了。
我就從名著《西遊記》中試著探微吧!於今世亦微有鑑戒寓焉!由於所蒐集的材料有限,本人能力不足,史實如有疏漏不實,還望讀者批評指正。
歷史上真實的唐僧
一部唐僧取經的傳奇經歷,經過唐宋元明近千年的經典傳承,再到吳承恩手中的妙筆生花,成為一部譯成幾十種文字,流傳世界的文學名著。如果說一千個人眼中一千個哈姆萊特,十三億中國人眼中就有共同一部《西遊記》:唐僧的執著,孫悟空的勇敢無畏,豬八戒的憨態,如來的法力無邊,妖怪各自不同的性格等等都深深印在我們腦海,既要“探微”,就要了解它的每一個成長點滴。首先它取材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唐朝。。。。。。
“玄奘(602—664),俗姓陳名褘,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縣緱氏鎮)人,約於隋大業十一年(615)出家,因他困惑於譯經訛謬太多,真偽難辨,不顧唐室的阻撓,以求實精神不遠萬里去天竺就學,(印度)。出國後,先被困在茫茫流沙中。‘口腹幹燋,幾將殞絕,’後至伊吾,被高昌王鞠文泰好意扣留,絕食始獲釋,以後玄奘持高昌王書信,以王弟身份,在葉護可汗等人保護下,歷經四年始達天竺,摩揭陀國王舍城。玄奘先在那爛陀寺從戒賢學習五年,後又至仗林山,師兄勝軍處學習兩年,學識上大大提高,玄奘出國達十七年之久,歷經五十餘國,多次主持講學,辯論。以其淵博學識震驚異邦。貞觀十九年(645)玄奘遠涉歸國,受到唐太宗隆重禮遇,政府為他設‘譯場’,他與門人窺基,辯機等用十九年時間翻譯重要經論七十五部,約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並著有《大唐西域記》(中國古代小說百科全書)。”
西遊記的演化過程之唐宋發展期
可見從真實的唐僧取經故事到《西遊記》的神魔小說,從唐到明發生了很大變化,首先玄奘取經的故事到此並未結束。唐宋民間藝人根據傳說,摻進許多神話成份,形成一條主線,逐漸添油加醋進化成了以《西遊記》為最高代表的文學成就。這就好比一個笑話裡說的:一個人看見車撞死了一隻雞,告訴另一個人,另一個人告訴別人撞死一頭豬,最後傳成撞死一個人那樣。當然這個比喻可能不太恰當。
生物知識告訴我們所有生物是不斷進化的,歷史也告訴我們歷史也是向前進步的,究竟《西遊記》的“進化鏈”是怎樣的?
玄奘在《大唐西域記》裡主要記載的是西域各國風土人情,地理方物以及沿途道聽途說的見聞,據說《大唐西域記》也成了一部研究古印度的重要史料。玄奘歸國後受到了唐太宗父子的隆重禮遇,為他開設譯場,翻譯佛經。“澤布中夏,宣揚聖業。”(見於《全唐文》)這在當時產生很大影響,是一件中外聞名的事。另外,唐僧取經之事在《新唐書》、《太平廣記》均有記載,唐人亦有詩稱讚玄奘(見於《全唐詩》)。玄奘去世後,其門人慧立根據唐僧的傳奇經歷並引入了大量在異邦聽到的種種神奇傳說撰寫了《大唐三藏法師傳》。這在當時便廣為流傳。隨著時間的腳步,這事傳到民間,人民按著自己的願望,加以想象,豐富發展起來
《西遊記探無底洞概括》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