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4部分 (第1/3頁)

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悲慘世界中的呻吟(4)

道教也因這次暴動受到嚴重影響,一蹶不振。道教的緊急剎車,給佛教的迅速發展提供了良機:它開始向民間傳播,經過三國時期,逐步發展成當時中國盛行的宗教。

。 想看書來

僧人們的“營生”(1)

佛教到了梁武帝時期,已經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所以建寺造廟在梁帝國初期就已經拉開了一個序幕,建寺是為了度僧、為了鼓勵更多的人出家,修建寺院仍是多多益善。為此,梁武帝身體力行,把建寺造廟與儒家的孝道聯絡起來,先從自家做起。為了追思死去的父親,武帝親自規劃,在鐘山的北澗建造了一座“大敬愛寺”。據說這座寺院共由36個院落組成,從大門到中院有一座7華里的長廊相連線。中殿裡有一座高達丈的檀香木佛像。此外,寺內還有梁武帝下令雕鑿的石佛像,立像高達10丈、坐像5丈。用現在的視覺參照物來形容,立像相當於我們現今的12層住宅樓;而坐像相當於現在的6層樓。這座寺院,可以容納千名以上的常住僧人,就是現在看來也算是一座巨型建築了。每當梁武帝步入這座寺院時,總會因思念父親而哭泣。搞得陪同人員及侍者們也都大受感動,陪著流淚,梁武帝的孝心由此得以體現。

光向父親顯示孝道還是不夠的,母親同樣需要孝心的報答。梁武帝又選擇了京城的一塊風水寶地,為其母獻太后建造了一座宏偉的寺院,取名“大智度寺”。這裡可以容納500名常住僧人,寺內有很多精美的金銅佛像。

就這樣,建寺造廟的工作,在梁武帝的親自主持下正式拉開了陣勢。梁武帝繼而將他的舊居也改建成寺院,並取了一個有趣的名字叫“光宅寺”。

最值得一提的是,建造於大通元年(公元527年)的“同泰寺”,可算是梁武帝匠心獨運的傑作。他將皇宮的建築模式移植到這裡,院內有一座9層巨塔高聳入雲,可謂雄偉莊嚴。這座寺院相當於皇家御用寺院,與皇宮只有一牆之隔,梁武帝與宮內其他成員走來走去非常方便。這裡成為梁武帝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成為他後來開壇講經的殿堂,更是他幾次“捨身”(出家)的地方。以至於到了晚年,侯景叛亂打到京城腳下時,梁武帝還在這裡拜佛。

其實,梁武帝建寺造廟的氣勢,比起北朝來還是有限的。以皇家資助的方式敕建的寺院基本上集中在首都建康,但並不表明位於建康的500所寺院都是皇帝敕建。按照當時的情況看,寺院的建造有幾種方式:一種就如同我們前面提到的那幾座皇家寺院,是由皇帝下令親自督造的,屬於國家級的;還有就是王公貴戚、各級官員們集資興建的,屬於半官方的;更多的則是富商、百姓們集資建造的,屬於民間的。皇家寺院不用說,肯定是靠吃皇糧度生活。後兩種,除了接受信眾們的施捨,就要自己想辦法了。

據傳說,東漢明帝時,來自西域的兩位僧人攝摩騰和竺法蘭用一匹白馬馱著很多梵經來到洛陽。漢帝國皇帝為了迎接這些高僧,並使他們能夠順利地開展譯經工作,考慮再三,暫時把他們安排在鴻臚寺。“寺”是當時國家機關駐地的通稱。依史料分析,鴻臚寺可能是當時處理涉外事務的官署,相當於現今的外交部。鴻臚寺作為政府機構,終究不是外國僧人的久居之所。就在這兩位“胡僧”到來的第二年,皇帝下詔在雍門外另修一處建築,取名白馬寺。白馬寺可以被看做一處國家機關的駐地,或勉強稱其為“國賓館”。這可能就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佛教寺院,也是後來大量興建佛教寺院的開始。

最早的寺院由於是國家機構的一部分,都是由皇家興辦,或稱為官辦,與民間無關。官辦寺院的情況,一直延續到三國時期。此時,寺院除了政府出資外,信眾們也會參與集資活動,他們往往會施捨大量資財用以建造寺院、供養僧人。最初,這些寺院主要承擔漢譯佛教經典的工作。到了魏晉時期,外來的僧人越來越多,國內也逐漸開始有人出家為僧,寺院中漸漸出現各類公開的佛事活動,建立新的寺院成為當時的一項重要的工作。據記載,到了晉時僅洛陽就有佛寺42所。當然,除了政府直屬的幾座之外,大部分寺院是民間興建的。與官辦寺院不同,它們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來維持生存。隨著寺院的增多,簡單地依靠信眾們的佈施已經難以維繫寺院的正常開支,為了求得更多的生存空間,漸漸地,具有中國特色的寺院經濟就開始出現了。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僧人們的“營生”(2)

寺院除了接受信眾們的資財供養外,也開始接受土

《南朝著名醫藥學家是誰》 第14部分(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