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南京 (第1/2頁)
鋒利的柴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和後世裡的汽車相比,30年代的汽車簡直簡陋到了極點,即使亨利的座駕是一輛八成新的福特,可卓飛卻還是懷念後世裡自己那輛穿山越嶺如履平地的北京吉普。30年代的轎車並不是很難駕駛,卓飛也只是從倉庫開回客棧,便已經熟悉了福特轎車的功能。回到客棧,招呼卓巖收拾東西,自己換過新訂做的衣服之後,煥然一新的卓飛便帶著卓巖結賬離開,不管亨利是否會追後賬,卓飛都不得防備著。
轎車上路,一路朝著蚌埠疾駛而去,沿路中雖說也遇上過**部隊或是當地民團設定的關卡,可憑藉卓飛那身明顯不一般的衣著和福特轎車,卓飛去往蚌埠這一路上實際並沒有遇上什麼麻煩。在蚌埠短暫停留一日,補充過油料之後,卓飛兩人便又繼續上路,南京可就在不到200公里之外了。
從蚌埠到南京的一百多公里路程,卓飛不慌不忙的走了兩天,並不是他愛惜從亨利手中搶來的這輛福特轎車,而是越接近南京,路途中南下避難的難民和奉命調動的軍隊也就越發的多起來,直到能遙遙看到南京那巍峨的城牆了,卓飛心裡懸著的石頭才送算是落了地。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說的正是南京,南京擁有著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擁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遺存。
歷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禍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度不凡的風水佳境,過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災,但亦屢屢從瓦礫荒煙中重整繁華。歷史上曾有孫吳、東晉、劉宋、蕭齊、蕭梁、陳朝、楊吳、南唐、南宋、朱明、南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朝代前後定都或遷都於南京,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
在中原被異族所佔領,漢民族即將遭受滅頂之災時,通常漢民族都會選擇南京休養生息,立志北伐,恢復華夏。大明、民國二次北伐成功;東晉、蕭梁、劉宋三番北伐功敗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議以建康為都以顯匡復中原之圖,惜宋高宗無意北伐而定行在於杭州,但迫於輿論仍定金陵為行都。即使太平天國以南京為都,亦以驅除異族統治為動員基礎和合法性之一。所以南京被視為漢族的復興之地,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
歷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禍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過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災,但亦屢屢從瓦礫荒煙中重整繁華。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建立明王朝,南京再次成為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南京城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修造歷時達27年的南京明城牆,更是世界上第一大城垣。雞籠山麓的國子監學生多達近萬人,還有日本、朝鮮等國的留學生在此學習,明成祖朱棣敕令修造的皇家寺廟大報恩寺也成為明清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
雖說來自後世,可卓飛卻只去過一次南京,所以對南京並不是很熟悉,令他記憶猶新的恐怕就只能是當兵時被選為訓練標兵去南京參觀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那段記憶。挹江門又稱土城門,最初是市民為進出城方便而在城牆上挖開的一個門洞,1912年中華民國在南京成立,隨著中國東部地區經濟的發展及鐵路的貫通,經鐵路由下關轉運的貨物大量增加。水路碼頭和鐵路的所有貨物入城都是從江寧馬路,由下關江邊碼頭經儀鳳門入城。
由於大馬路一帶已無足夠的岸線,其他地段又因交通阻隔、地勢低窪而無法使用,致使經過的貨物入城不暢。為此,各界人士呼籲集資,在下關墊地築路,開闢新的街市。1914年,下關商埠局幫辦金鼎首先倡議,為了繁榮下關碼頭岸線,應增開城門,填平窪地,修築馬路,打破交通限制,這個倡議得到了下關商界普遍附議。
1914年5月,在時任江蘇省民政長韓國鈞的支援下,南京地方當局在儀鳳門西南的城牆上破牆動工,從城門內八字山取土墊築城門口到江邊碼頭的道路,填平小南河(今熱河路),墊成基地2.7萬平方米。新開單孔城門一座,從而縮短了從下關江邊進城的路程。
1915年3月城門竣工,全部工程耗銀幣1.5萬元。後小南河基地標價銀幣4.7萬元售出,填補工程用款。此工程縮短了程序路線,便利了碼頭交通,促進了下關港埠的發展。據傳下關商埠局開闢城門之時,因為韓國鈞是泰州人,泰州古稱“海陵”,這座南京的城門就被命名為“海陵門”。 1928年7月,國民政府下令改海陵門為挹江門。
1929年,國民政府為迎接孫中山先生從北平西山碧雲寺南下的靈櫬奉安鐘山,將挹江門
《抗日之最強戰兵徐猛》 第四十四章 南京(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