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大結局 (第1/2頁)
1億在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范進接下了浙江按察使的官職,開始在浙江推行新政了,這一項新政也是永康皇帝最想推行的新政變法。
官紳一體納糧當差。
官員士紳有著不繳納稅收的特權,持續了幾百年了,哪裡是能說交就交。
新政的推行,不出意外引起了很大的不滿。
比起廢漕改海的新政,困難多了。
根本推行不下去。
想要徵收糧食,總得依靠下面的官員去做事,范進一個人,就算是再加上一些剛剛提拔的白鹿洞書院讀書人。
人數遠遠不夠。
官員士紳本來就在反對一體納糧當差的新政,不會去自己割自己的肉。
事後證明,確實是永康皇帝一廂情願了,當前還不是推動這一項新政變法的最好時機。
沒有辦法,范進只能又調回了金陵,繼續推動廢漕改海的新政。
直到新政完全推行成功,朝廷每年多了兩百萬石的糧食,又有開放海禁以後每年源源不斷的銀子。
永康皇帝坐不住了,終於離開了金陵,帶著官員回到了京城。
皇帝帶走的官員裡,毫無疑問有著范進。
經過幾年的新政變法,范進的年紀也到了三十歲,自己也成為了新黨的領袖。
朝廷裡的其他黨員,把依附在永康皇帝身邊推動新政變法的官員,私底下稱作了新黨。
范進不再是過去沒有背景的年輕官員了,不僅年紀過了三十歲,算得上是中年了,也成為了新黨的領袖。
只不過,比起周進,信任程度始終稍有遜色。
在永康皇帝看來,真正的心腹始終只有一個人。
周進。
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周進從來不結黨營私。
無論是任何黨羽,周進始終都不參與,也就變成了永康皇帝最為信任的官員。
再加上曾經在白鹿洞書院讀過書,曾經是永和皇帝同窗的背景。
范進自愧不如了,也沒去爭這一點,只要能夠得到皇帝的信任就行了。
倒是金躍經常為恩師打抱不平,認為皇帝應該把主持科舉考試的主考官,安排讓范進來做。
偏偏每一屆的科舉主考官,全都是周進,也按照永康皇帝的吩咐,逐年提拔了大量的白鹿洞書院讀書人。
范進身邊的新黨官員,人數一年比一年多,足夠與其他的黨羽抗衡了。
甚至達到了官員裡的三成。
朝廷裡的黨羽,算上新黨官員,總共是有四個黨羽了,佔據三成已經很多了。
距離上次推動官紳一體納糧當差的新政,過去了快有十年的時間,永康皇帝在這十年裡進行了開疆拓土。
朝廷的兩京一十三省變成了一十四省。
開疆拓土的同時,培養了大量的親信將領,永康皇帝的威望也是一年比一年更高。
推動新政變法的時機來臨了。
永康皇帝再次安排范進推動了官紳一體納糧當差的新政,這一次卓有成效,只用了十年時間就把大江以北的各個布政司推行成功了。
接下來,就是朝廷的賦稅重地江南了。
范進突然辭官不做了,不願意繼續推動新政變法。
永康皇帝也感到了意外,卻在情理之中,不可能過度的功高蓋主。
范進也算是有自知之明,直接從內閣離開了,回家陪著家裡的幾個大美人過起了逍遙日子。
無意中,卻又成為了布衣宰輔。
因為官紳一體納糧當差的新政,全都是由范進提起,後來主持新政變法的人又都是他的好友或者門生。
但凡是遇到比較困難的問題,都會前往金陵外面的田莊,拜訪范進,詢問應該怎麼解決。
范進一一解答,又過去了十年時間,終於把官紳一體納糧當差的新政推行成功。
朝廷達到了從未有過的盛世。
永康皇帝為了讓後人記住這個盛世,也為了表彰推動盛世的功臣,專門設立了麒麟閣。
麒麟閣裡掛著功臣們的畫像,享受香火,受到後世的祭拜。
麒麟閣的功臣,總共是有二十四名,其中有文臣也有武將。
排在第一位的人。
毫無疑問就是范進。
麒麟閣排名的時候,范進始終都在推辭,別說是排在第一名了,屢次寫奏章給皇帝不想進入麒麟閣。
范進雖然閒賦在家,不在朝廷裡任職了,卻還
《重生范進的小說》 第283章 大結局(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