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8章 太學。 (第1/2頁)

龍與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翌日,清晨。

謝龍照常登門拜見盧植,盧植今天是在客廳等待謝龍,謝龍遠遠看見盧植連忙一路小跑至盧植面前道:“拜見,師君!”

盧植微微頷首道:“無須多禮。”

隨後盧植照常檢查謝龍的學業,不過今日有所不同,在抽查完畢後,盧植合攏書簡看向謝龍問道:

“子云啊,你也隨為師來京半年之久了,你的學業我覺得很好,你很聰明,聰明人得和聰明人交流,為師決定把你推薦進入太學學習,可好?”

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國立最高學府。太學之名始於西周。夏、商、周,大學的稱謂各有不同,五帝時期的大學名為成均,在夏為東序,在商為右學,周代的大學名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

漢武帝時,採納董仲舒“天人三策”,“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於京師長安設立太學。王莽時天下散亂“禮樂分崩,典文殘落”,“四方學士多懷協圖書,遁逃林藪”,太學零落。

當東漢光武帝劉秀稱帝后,戎馬未歇,即先興文教。東漢太學始創於建武五年十月,漢光武帝起營太學,訪雅儒,採求經典闕文,四方學士雲會京師洛陽,於是立五經博士。建武二十七年,建造的太學講堂\\\"長十丈,寬三丈\\\"。永建六年,漢順帝詔修:趕學,\\\"凡所造構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每年用工徒竟達11.2萬人,營建規模達到了空前的水平。至漢質帝時,太學生人數已有3萬餘人。

雖然太學生人數很多,不乏寒門出身計程車子,不過依舊是世家大族的地盤,至於黔首也就是平民在這個時代,是沒有讀書識字的機會和本錢的,太學也基本算是黨校了,如果能出仕基本就是縣長起步,相當於鍍金。

不過太學也不是那麼好進的,要麼是權貴子弟也就是類似於外戚,要麼是世家大族高官之子,要麼是有大儒名士舉薦這三種辦法,盧植就是透過自己的大儒身份舉薦謝龍,準備讓謝龍入太學學習。

謝龍自然知道盧植對他寄予厚望在栽培他,而且進太學自然是極好的,於是連忙拱手道:“師君之命,但有不從!師君之恩,吾不敢忘!”

盧植見此心中十分高興不過表面上也道:“子云,不必如此多禮!明日,你就可以去太學了。”

謝龍只是一揖到底,盧植只得上前扶起謝龍,二人相視大笑。

次日。

謝龍走入太學,見太學內來來往往諸多學子,自然想見識是否有日後揚名天下之人,就見那處人多久就往那走。

太學對學生的生活管理比較鬆散,缺乏經驗。太學建有供太學生居住的房舍,學生們可以分室而居、偕家室同居以及在校外賃屋而居。太學的教育及對學生的學習管理也不盡完善,但確有一些獨到之處:第一,以經師講學為主,學生互教為輔,比現代大學自由度更高,所以人多處也可能是某個天才在教同齡人。

太學的教授稱博士,其主要職責是掌教弟子 、以教學為主。但 國有疑事仍應掌承問對 (《後漢書·百官志二》),即參加朝廷的政治、學術討論。此外還有 奉使 及巡視地方政教等工作,漢代的博士是過問政治的,其教職體現了通經致用的原則。眾博士之上還設有首席長官,西漢時博士首席稱僕射,東漢時改為祭酒。祭酒由太常差選有聰明威重的博士擔任,他是後來大學校長的前身。

漢代太學素有嚴於擇師的傳統。西漢的博士多由名流充當,採用徵拜或舉薦的方式選拔;東漢的博士要經過考試,還要寫保舉狀。由於博士屬於朝廷命官,所以也有由諸科始進和他官遷升的。兩漢挑選博士非常慎重嚴格,博士必須德才兼備,要有明於古今、 通達國體的廣博學識,具有溫故知新的治學能力,應當為人師表,使學者有所述 ,又可以尊為道德的風範。此外,還必須具有足以勝任博士職責的專經訓練和相當的教學經驗,以及身體健康等條件。後來皇帝頒佈的詔書又規定,任博士必須在五十歲以上。

漢代文具雖然已有縑帛、紙、筆,但是使用並不普遍。在書寫出版相當困難的漢代,大師們的經說難於書諸簡牘,多是師師相傳,學習儒學就必須從師,經師講學也就成為漢代大學的主要教學形式。經師講學有專門的講堂,據說洛陽太學的講堂長十丈,廣三丈 ,還有內外之分,稱內外講堂 ,可以想見當時講學的規模宏大。太學博士多為一代名儒,對儒經都有專門研究,他們說經,具有講學性質,致使中國封建社會的太學,在其初創階段就有了學術性。同時漢代社會也

《三國之穿越劉備》 第38章 太學。(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