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香港** (第1/3頁)
土土的包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年頭的老郭過得可不容易,一邊兒賠錢賺吆喝做著相聲大會,一邊兒什麼活兒都接,賺了錢堵窟窿。餘杉手頭不算人民幣還有十幾萬港幣,琢磨了半天也沒想出來怎麼順理成章的支援一下老郭。餘杉出了門走出去不遠,扭頭又回來了。
他衝著老郭說:“你們這相聲大會是一直在這兒辦吧?”
老郭想了想,很誠懇:“最近是在這兒,再過些日子可就不一定了。”老郭說的是實話,下個月的場地費他現在還沒轍呢。
“哦,那我要聽相聲怎麼找你們?”
老郭說:“這好辦,我給你留個劇場的座機號,再給你個傳呼。到時候你先往座機打問問,要是搬家了就打這個傳呼。”
記下座機號跟傳呼號碼,他跟徐惠叫了一輛面的,去飯店的路上,餘杉琢磨出一主意來。主意已定,餘杉心裡壞笑了好半天。
劉煥安排的地點離崇文門不遠,有這麼一家叫便宜坊的烤鴨店。齊北也有便宜坊,只不過是字同音不同。京城的讀作bian,齊北的讀pian。兩家店經營的也不同,一個賣烤鴨,一個主打特色的炸雞架。
徐惠長這麼大沒出過這麼遠的門,冷不丁瞧見便宜坊仨字很是詫異的半天。餘杉認為,這姑娘肯定在納悶,怎麼齊北的便宜坊把分店都開到京城來了。
餘杉就解釋了一通。說起烤鴨子,大傢伙頭一個想起來的是全聚德。但實際上論起歷史,便宜坊可比全聚德長多了,這家店從永樂年間就有了,有著六百多年的歷史。
烤鴨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眾說紛紜。但可以肯定的是,明朝初年就有了烤鴨。當時朱元璋定都南京,烤鴨就是當時的御用菜品。後來朱棣遷都京城,烤鴨的吃飯又流傳到了京城。逐本溯源,找烤鴨發源地得從南京著手。
可因著歷史的變遷,朝代興衰更迭,南京烤鴨的吃法一直在,但積年老店卻斷了傳承。這就更能凸顯出便宜坊的不容易。有好事者統計了下世界上十家最古老的餐廳,便宜坊名列榜首。
倆人進了店,跟夥計說了預定的位置,夥計就引著倆人進了一間包房。包間不大,劉煥正坐裡頭喝茶水呢。
說了幾句話,三人紛紛落座。沒一會兒菜品就流水的送上了席面,上一樣,劉煥還會解說幾句。他是津門人,在京城待了十好幾年,也算是半個京城人。對京城的名吃熟絡的很,一邊吃著劉煥還介紹了京城的特色美食。什麼都一處的燒麥、炸三角、馬蓮肉,一條龍的涮羊肉,正陽樓的螃蟹宴,天興居的炒肝。
席間又說起了音樂。九八年的時候瞧著內地音樂挺繁榮,可那是託了電視媒體的福。隨著VCD的興起,盜版碟片滿天飛。有時候一個歌手剛剛發片沒幾天,盜版的碟片就鋪的滿街都是。歌手想要發片,有時候不但不賺錢,還得往裡頭賠錢。為了彌補虧空,只能不停的走穴。
全國各地跑商一圈兒就是大半年,哪兒還有時間搞音樂?
餘杉心說,這才哪兒到哪兒啊,等過幾年網路一普及,連盜版碟都賣不動了。也是後來國內越來越重視版權,再加上物質豐富之後娛樂業逐漸繁榮,歌手們這才好過起來。
三個人吃吃喝喝,說了很多,散場的時候都快晚上八點了。徐惠好辦,送回學校宿舍就行了;讓劉煥為難的是餘杉。劉煥問餘杉在哪兒落腳,如果沒有那就跟劉煥回家。
餘杉可是知道,劉煥八八年就結了婚,如今家裡頭老婆、孩子都有,他一個外人去了不合適。推了幾句,餘杉叫了計程車帶著徐惠就走了。先把徐惠送回學校,餘杉就近找了家還算像樣的賓館住了一晚。
第二天是八月的最後一天,天空難得的晴朗起來。餘杉打電話給酒店前臺,讓其給預定機票。隨即壞笑著給鄒振發打了個電話。
……
這一天老郭九點多鐘就到了劇場。雨過天晴,街面上的人多了起來,劇場也來了客人。上午場的客人不多,也就二十幾號。老郭抖擻精神說了段單口相聲,下場剛休息一會兒,劇場的負責人就找來了。
“老郭,有電話找你。”
“誰啊?”
“不知道,一口廣東話,跟他說話那叫一個費勁。”
老郭納悶了,他似乎不認識廣東的朋友啊?老郭不敢怠慢,小跑著接起了電話。
“喂?我就是老郭,您哪位?”
電話那頭的人還真操著一口廣東普通話,彆扭的說:“郭生雷候,吾系香港九龍曙光劇場的老闆的啦,系這樣,我們最近要搞一臺相聲專場,請了好多相聲名家。
《昨日之深淵今日之淺灘是什麼意思》 第147章 香港**(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