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殿前司 (第1/2頁)
華夏九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要是倒黴的時候喝涼水都會塞牙這句話用來形容此刻的余天錫的再好不過了。
昨天晚上因為餘賜的事情趙昀已經對余天錫父子有所不滿,只是因為賈似道賣了一個天大的人情給他沒有把他們父子兩人往坑裡死摁,反而拉了一把已經掉下坑的余天錫父子兩人,所以昨夜的瓊林宴那是有貴人相助,才有驚無險的過去了。可是余天錫怎麼也沒有想到,屋漏偏逢連夜雨,今天就在臨安城的大街上,大白天的出了刺殺孟珙的事情,而且還是數十個持著利刃的強人,還差點就成功了。
知臨安府五年有餘,余天錫可以說是這數十年來管理臨安府時間最為長久的官員了。本想著將中了進士的餘賜安排好,明年就上表致仕告老的。
帝都什麼最多?達官顯貴、皇室宗親等等怕是隨便一磚頭扔出去砸到的人,怕是不是大族豪門的人怕是也會跟達官顯貴拉上點那麼關係。知臨安府,位不高權更是不重,而且根本就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活計呀。
余天錫能夠在知臨安府的位置上平穩的坐那麼久,除了他長袖善舞外,更重要的是因為他跟趙昀的那一絲香火情以及史氏一族的大力支援是分不開的。
可是偏偏這個節骨眼上接二連三叢生變故,余天錫聽到趙昀冷冰冰的話心中清楚,如果孟珙刺殺的事情自己不能給個交代的話,怕是連致仕告老都會是個奢望了。
皇帝直接稱呼臨安府而不是稱呼餘卿,這是極其罕見的。要知道,余天錫知臨安府只是兼職,他的正職卻是戶部侍郎權戶部尚書。
知臨安府和戶部侍郎官階都是一樣的,從二品,可是兩者的區別卻也是天差地別的。
“回陛下,微臣無能,還未曾得到刺客的任何訊息。”余天錫匍匐於地,老老實實的應道。
“這是我大宋的京城,不是荒山野嶺。我大宋軍中重將在臨安城且還是在御街上被數十歹人行刺,你這個臨安府做的很好,很好啊!你何止是無能簡直就是廢物。”
趙昀聽到余天錫的話心中本就一直強制壓著的那股無名火頓時騰起數丈,怒聲喝問道。
“殿前司,可有歹人訊息?”趙昀頓了頓,似乎在平息心中的怒氣,看著匍匐在余天錫身側的那名武將冷聲問道。
“回陛下,殿前司遵照陛下旨意已經將殿前司下轄三路禁軍盡皆遣出,臨安城城門緊閉,各條要道都由各軍統制親自領軍查問,只要歹人還在臨安城內,定然插翅難飛。”
趙琦悄悄抹了把頭上的冷汗慌忙應道。
從太祖皇帝皇袍加身登基為帝之後,為了防止後世也仿效自己行那陳橋兵變皇袍加身之舉,宋太祖趙匡胤就定下大宋朝所有的軍隊建立、調動和指揮大權盡皆由皇帝直接掌握的措施。而為了更好的控制軍權,維持皇位,又將其下軍權三分,樞密院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諸軍;率臣領軍掌兵。
其中樞密院為除皇帝外中央最高軍事機關,掌管軍政、軍令,制定戰略決策等事,其實也就同後世的國防部差不多。
樞密院有樞密使、樞密副使兩職,或稱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大宋朝崇文抑武,所以國防部長這一重要職位一般由文官擔任,地位僅次於宰相,卻與宰相分別把握文武權柄,到大宋朝南渡之後,宰相兼摳密使位為卻是成為定製。
三衙,指的是殿前都指揮使司(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侍衛馬軍司)和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侍衛步軍司),為大宋朝的中央軍事指揮機關。三衙各設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等武將職位,分別統領大宋朝全國各地的禁軍和廂軍,三衙都指揮使的地位低於樞密院樞密使。
率(帥)臣,是禁軍出師征戰或遇到戰事時臨時委任的統軍大帥,官名為都部署(後改名都總管)、鈐轄、都監等,統領當地分屬三衙的各路禁軍,戰事完畢,率臣就被罷免。大宋朝南渡之後,又在各個子路或州、府設經略安撫使、經略使、安撫使等職為率臣,兼管較大地區軍民內政,依然是由文臣任正職,武將任副職。
樞密院、三衙、率臣,職權分割,上下之間互相牽制,卻又都必須聽從皇帝的命令,從而使軍權全部集中到了大宋朝皇帝的手中。
此外,還設有兵部,主要掌管儀仗、武舉、兵器、馬政、地圖等軍務事宜,併兼掌廂軍、鄉兵、土軍、薔兵、邊境少數民族首領的官封與承襲等。
一應軍制在最開始設想的時候都是以為這是最好的,最完美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各類弊端也是越來越多。尤其是到了如今,三衙殿前都指揮使司
《賈似道背鍋》 第38章 殿前司(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