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水軍陸戰 (第1/2頁)
冷泡茶加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曹魏對夷陵結果的記載是“殺其兵八萬餘人,備僅以身免。”考慮到史書一貫的水分問題,以及有五溪蠻出兵補充。
大概可以推測出來蜀漢出兵至多五萬,加上五溪蠻湊了個約七八萬之數,號十萬。
陸遜的兵力記載的比較清楚,“遜為大都督,假節…五萬人拒之。”
但孫吳的兵力不能簡單的這麼看,例如赤壁之戰周瑜僅率三萬人,後方孫權領數萬人駐柴桑為第二道防線。
夷陵之戰也是同樣,諸葛瑾領軍在公安構築第二道防線,孫權領大軍駐武昌是第三道防線,整體投入保守估計至少十五萬人。
而且所處的戰場夷陵是於峽谷作戰,劉備是攻方,兵力分散,陸遜防守能將兵力優勢集中在一處。
所以在區域性戰場上反而是吳軍的兵力佔優,很難說是真正的以少勝多之戰。】
說到戰陣幾個將軍並不陌生,一起研究了一下。
關羽從主帥的角度推測道:
“出五萬,那後方子龍領軍至少還有三萬。且五萬之兵應當還要分出一部予那黃權走江北。”
“那這樣後來至夷陵至多四萬人。”
“江東兵不能打,但是真多啊……”張飛有點豔羨。
如今即使算上樂進的一批降卒,可戰之兵也才三萬人。
而這個大舅哥動不動就是十萬以上,要是能認真操練士卒,那該有多強?
劉備面無表情的看著“備僅以身免”幾個字,心中卻感覺在滴血。
即使按二弟所說僅四萬人,那也是好不容易攢出來的一支人馬啊。
他們本應該為國討賊,卻白白葬送在了這裡。
【221年,劉備任馮習為領軍進夷陵西界。
依靠兵力優勢,前期的戰鬥相當順利,破巫縣佔秭歸,五溪蠻首領沙摩柯遣使響應蜀漢。
次年初,劉備向猇亭進軍,與此同時年逾六十的劉備也做了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
開佷山之道,遣馬良由此至武陵聯絡五溪蠻,當初在荊州時馬良就被劉備派到武陵郡授農桑修水利,在本地少數民族中風評很好。
而果然,五溪蠻響應蜀漢紛紛從軍,蜀漢兵力增加了近兩萬人。】
馬良寫下了自己的名字,想不到微末之功竟被後世知曉?
只是不知道在後世看來,引五溪蠻是功呢?還是治理武陵郡才是功?
龐統則是感覺自己又學了一招:江東對山越多以大軍征伐。
江東的將軍也都評價,山嶽之民悍勇,然擄為吳兵之後便怯懦。
如此看來然山越感治化之功,自願來投也是一種方法?
只是……近兩萬的蠻兵,不知道主公糧草充足否?
孔明低聲道:“年逾六十依然親征……主公何必如此。”
【面對順江而下士氣正盛的蜀漢,陸遜認為應該需要暫避鋒芒。
從益州至夷陵,整體地形沿長江自西向東依次是山谷、峽谷、小平原,而這個小平原就被陸遜用重兵死死鎖住。
出口被鎖,蜀漢軍隊推進至此無可奈何,只能在峽谷連續紮營近百里。
劉備急欲求戰,但陸遜死守不出,任憑百般叫罵我自巋然不動。
雙方一直從年初相持到了炎熱的六月,直至此時劉備才顯露了第一個破綻:
酷暑難耐之下劉備命水軍上岸,于山中紮營避暑以圖秋後再行進攻。】
“如此怎可!”關羽大急:
“棄船而登岸,豈不是將水路白白讓與那陸遜?”
劉備撓撓頭:“若是發現那孫吳水軍來襲,復令上船即可。”
關羽痛苦的搖搖頭:“兄長,船行無聲,何必日襲?”
“以船藏兵,入夜而行,使兵卒噤聲,斷後路,連營首尾不能兼顧,豈不是陣腳自亂?”
劉備的臉這才白了一分。
關羽復請失言之罪:“夷陵之敗,其則在我,若有知水軍之人,定會勸諫兄長。”
“雲長何須自責?”孔明起身將關羽拉了起來:
“如今知之,吾等疏漏又補一矣。”
唯有劉備還是十分自責:“季漢,成於汝等,敗於我手。”
“主公何必如此自罪!”孔明十分生氣:
“若無主公,亮此時還在南陽種地,雲長翼德也不過販夫屠戶!”
“曹賊竊居天下,後世何以會對一竊國之賊津津樂道?”
【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TXT》 第96章 水軍陸戰(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